2

风起潮涌 文明陈贵续写新辉煌

本报记者 程正林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 陈贵镇生机盎然,新农村整洁靓丽,工业园里繁忙有序,文明之光下,处处洋溢着幸福的笑脸。 古镇新韵,再续辉煌。陈贵镇以建设活力新城、幸福陈贵为目标,以创建全国文明镇为总抓手,强化组织领导,细化工作任务,坚持

本报记者  程正林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
陈贵镇生机盎然,新农村整洁靓丽,工业园里繁忙有序,文明之光下,处处洋溢着幸福的笑脸。
古镇新韵,再续辉煌。陈贵镇以建设“活力新城、幸福陈贵”为目标,以创建“全国文明镇”为总抓手,强化组织领导,细化工作任务,坚持整体联动,推进党风政风建设,带动民风社风转变,促进了全镇各项事业均衡发展。
近年来,该镇先后荣获了全国文明镇、全国重点镇、中国明星镇、卫生镇、全国生态文明先进镇等几十项荣誉称号。在湖北省百强乡镇(街道)评选中,综合实力连续三年位居全省乡镇首强。
如今,陈贵镇再次被评为“全国文明镇”,续写了新的辉煌,“生态新城、幸福陈贵”跃然眼前。

教育引导   文明之风吹遍乡镇

 “中国乃礼仪之邦,人不可失礼……”3月10日,在陈贵镇小雷山村山下吴湾泰伯纪念馆的现代私塾里,义工老师金学解为孩子们传授经典国学和传统礼仪,来自贵州、河南、河北、浙江、山东等地的近10名孩子坐姿端正,认真聆听。
这里的孩子接受圣贤教育,每天学习国学经典和传统礼仪,培养孩子像圣贤一样有独立人格,有担当精神的人。
这是陈贵镇文明新风的一个缩影,该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重点,以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为根本,强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构建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实现村组与学校、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孩子“四个和谐关系”。每年开展未成年人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系列活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实践体验教育活动、先进典型学习表彰活动、特色文体活动等活动,着力培养“主人翁”精神。
教育不仅仅在学校,更在全镇展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结合陈贵实际,举办多种活动。如:开展“亮剑”行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不间断地开展明查暗访,结合意见征集、信访举报、行风评议等方式,发现和挖掘一批存有“四风”等问题的反面典型,解剖一批缺乏凝聚力、战斗力的党组织,严厉处理一批不合格的党员干部,提升党员干部形象,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策划举办了“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构建核心价值体系”演讲比赛主题活动;以宣讲团为载体,通过“身边人讲、学身边人”等方式,加强普通群众与道德模范间的交流与沟通等;组织开展校园“道德讲堂”、“走进中华传统节日”、“小手牵大手”等活动,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养,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中,让每个孩子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沐浴下健康成长。
同时,突出诚信建设。以企业和个体户为重点对象,建立监管机制,引导经营者守法经营、信守合同、多做贡献、回报社会,加强对不良行为的打击力度。通过连续开展“全镇市场无假货”、“3.15集中打假”等活动,很好地引导了经营者健康经营、诚信经营。

弘扬四德   仁爱善念深入人心

 “雪峰这孩子太好了,亲儿子也不一定有他那么亲哟!”谈起该镇袁伏二村小伙子袁雪峰,83岁高龄的老婆婆李合意感动得直掉眼泪。虽然和袁雪峰无任何血缘关系,但袁雪峰把她接到家里4年多来一直尽心赡养着她,悉心照料,亲如一家人。
数年来,袁雪峰以大义、大善之举无时无刻在感动着众人。该镇以“弘扬四德文化、建设美丽陈贵”为主题,以“爱”为核心,坚持开展“结对帮扶,扶贫救助,共建和谐”活动、城镇环境卫生整治行动、爱绿护绿活动;以“诚”为核心,突出诚实守信主题,坚持开展“思想、作风、纪律整顿,争创一流干部”活动、“诚信立企”活动;以“孝”为核心,突出孝敬老人、关爱老人的主题,坚持开展“展巾帼英姿、创文明家庭”活动、“我向父母献孝心”家庭实践活动、“好公婆、好媳妇、好儿女”等评选活动;以“仁”为核心,突出知荣辱、懂感恩、尽责任的主题,坚持开展“学习雷锋好榜样、优质服务百日行”活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等主题实践活动。
3年来,该镇累计开展各类主题活动50余次,挖掘出典型榜样20余名,如矿山村计生委员董群英无怨无悔照顾瘫痪丈夫的先进事迹在“中国人口报”头版头条进行报道;袁雪峰因4年来无私照顾空巢老大娘,先后被评为“2011年度大冶市十大敬老楷模”、“2012年度感动大冶十大人物”、“2013年度较美黄石人50强”、“2014年度黄石市优秀共青团员”。他们的行动和事迹弘扬了社会主核心价值观,凝聚起推动陈贵发展的正能量。
该镇志愿服务活动已经制度化常态化。以各村、社区及部分部门为单位,分别成立志愿者服务站点、组建不少于5人的志愿者服务队,形成“九联九送九帮”、“雷锋服务百日行”等侧重点不同的志愿服务品牌,积极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关爱留守妇女儿童、关爱困难职工、关爱弱势群体等“四关爱”志愿服务活动,把志愿服务活动延伸到部门、学校、村、社区以及家庭。

繁荣文化  提升精神文明程度

  舞蹈、独唱、黄梅戏、小品、三句半、划莲船……该镇天台山村“村晚”火爆了25年,羊年“村晚”18个老少皆宜的节目,足足演出2个小时,演员是农民,提起这事该村村民无比骄傲。
1990年春节,天台山村富起来的村民难以抑制喜悦心情,聚集一起自娱自乐,举办了首届“村晚”,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连续办了25年。这和该镇浓厚的乡村文化氛围分不开,增强文化阵地建设。以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投入80余万元配齐文体站“三室一厅”基础设施设备,实行免费对外开放,确保文体站每周免费对外开放时间不少于42小时。21个村(社区)分别建成100㎡以上文化活动室,并平均配制电脑设备3台套、投影仪1部、移动式音箱1台、健身器材3件、图书5000册以上,各配备专(兼)职文化管理员1名。
硬件好了带动群众文化活动丰富起来。目前,“周周乐”活动、“读书节”活动、广场舞、村级春晚等文化活动已深入人心、遍地开花,每年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达120次以上。文化品牌建设逐渐增强。围绕“龙狮、楹联、诗词”等级文化品牌,着力培养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近年来,该镇顺利通过中华诗词协会实地考察验收,被评为“中华诗词之乡”;龙狮队代表湖北省出战第七届全国农运会,斩获2银1铜;龙狮运动成功申报为湖北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正积极做好湖北省“881项目”全民健身舞龙项目示范基地申报工作。
此外,文化评比氛围浓厚。通过“一户一档、半年一评、一年一奖”方式,实行动态增减星管理。始终把“十星级文明户”创建的评判权、主动权交给群众,让群众真正成为创建主体。近年来,累计评选出“十星级文明户”为5400余户,“九星级文明户”为2600余户,八星级及以下文明户为1900余户,努力实现“不漏一户、不错一星”。全镇形成“以‘星’为荣、争‘星’进位”的浓郁氛围。

统筹发展  发展、生态两不误

#p#分页标题#e#

 路旁绿化树葱茏挺拔、节能路灯整齐划一、广场前村民载歌载舞、田野里庄稼一片生机……
该镇以“三年实现村庄整治全覆盖”为目标,强力推进村庄整治,目前已经对120个村庄实行了以“三清、三改、三建、三化”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整治活动。
该镇投入700万元,聘请清华大学规划设计院、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等知名规划设计单位规划编制了城乡统筹总体规划以及园区建设、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等系列专项规划,以高起点规划引导城镇、集镇、园区、社区“四级联动”发展。
投入近千万元,全面实施了以“城镇功能完善、城镇景观建设、城镇特色塑造”为内容的镇区改造工程,按照“一主三副”的规划要求,该镇加强铜山口、王祠、上罗三个中心集镇建设。
2013年,大冶市整冶“五小”企业,陈贵52家“五小”企业面临关停,随后,该镇制订帮扶机制,“五小”企业转型享受招商引资同等优惠政策,落实干部“一对一”对“五小”企业进行帮扶、服务,鼓励和引导“五小”企业发挥其资金、场地、信息等优势,走生态转型之路。
不到半年时间,陈贵镇完成转型转产项目8个,总投资额达8.3亿元。正积极谋划转型项目3个,拟投资金额达1.5亿元,政府的主导作用十分明显。
绿色发展势不可挡,思路必定引导出路。产业由“地下”向“地面”集中。该镇强力推动产业由资源型向生态型、科技型转变,通过关停“五小”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强化生态修复,发展生态产业,实现了由矿业经济“一业独大”向“优势产业”多业并举转型。2013年以来,全镇复垦利用工矿废弃地3750亩,新引进农业观光、生态旅游等生态型项目9个,合同引资额13亿元,生态型、科技型产业水平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农业现代化发展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14年,该镇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129元,继续位居全市乡镇的首位。
“陈贵镇将继续增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自觉,全力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全力抓好镇域经济的良性发展,全力抓好‘四化同步’试点建设,全力抓好党风政风及社风民风建设,在转型跨越发展进程中再树标杆。”陈贵镇党委书记徐可给全镇人民发出再动员。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5344/
1
上一篇买回米酒过期4年 投诉遇难题
下一篇 本周气温逐渐走高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