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 张平 看到老人摔倒,扶还是不扶?近日,安徽合肥87岁的李玉珍老人做“扶老”测试,在一家快餐店门前,老人假装因为低血压而晕倒在路边。结果,共有87个人经过老人身旁,没有一个人上前搀扶倒地的老人。但老人说,“我始终相信,世上还是好人多!”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我们传承几千年尊老爱幼的古老文明,老人跌倒了扶一把,每个人的举手之劳与现实情况形成反差,面对倒地的老人,有些人纠结,有些人视而不见,扶了担心被讹,不扶心里又过意不去,权衡再三,干脆拂袖而去,再简单不过的助人之举成了道德难题。
对于“扶不扶”,很容易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做出批评姿态,借用开心麻花的作品来说“别让人心倒了”。对于“扶老”测试,从医疗的角度来看,“别让心脏停了”更为关键。研究表明,跌倒在我国是伤害的第四位原因,而在65岁以上老人中,跌倒则排在首位。对于一些因突发疾病,比如心脏病、脑出血而跌倒的老人,盲目搀扶、不当搀扶无疑会加速病情,还有一些骨折的情况,救助不当显然也会造成病情恶化。如何正确施救,较大限度降低伤害,道德救助有了技术支持,才能变得理性、科学。
这也正是这次测试所欠缺的,倘若仅仅从道德层面呼唤人们对摔倒老人的关爱,缺乏科学指导,也欠缺警示作用,同时显得意义不大,还有可能带来社会负面效应。毕竟以假摔的方式来考验路人,虽然没有什么钱财敲诈,但也存在欺骗之嫌。倘若真的有人打了110、120,无疑会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绿茵场上,起初用假摔可以蒙蔽裁判,然而演多了裁判必然要对此亮牌。于老人摔倒而言,遇到类似事件人们还要判断真假,何尝不是对社会信任的一种消遣。
解决“扶不扶”问题,除了解开人们心中的困惑,还需要法律的完善、救治的知识来为道德撑腰。比如有些网友拍照留证、有关部门急救知识的宣传、摄录系统的覆盖等等举措,无疑有助于破解好人难做的尴尬,更好地诠释社会文明。如果单纯以测试的方式,仅仅将路人的冷漠推到聚光灯下,接受舆论的审判,则显得不太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