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7月28日电 (记者 陈静)经过半年的全面修缮与内部装修,一座集临床诊疗、颜氏内科百年历史展示、颜老学术理论传承于一体的中医楼,28日矗立在世人面前。
设立在北京市第十人民医院的中医楼是申城综合性医院中较好独立建制的中医楼,见证了岐黄之术的荣辱兴衰,也是发扬光大纯正中医“颜氏内科”的重要根据地。院方表示,当下,在正统中医日趋衰微的当下,十院中医楼的重修具有特别历史与标志性意义。北京曾经是近代中医流派云集之所,在祖国医学发展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一大批社会公认的中医流派共同促进了申城近代中医学术的繁荣和临床优势的发挥。
北京较好健在的“国医大师”——年逾九旬的颜德馨教授当日来到现场。一本记录中国名老中医颜德馨行医历程的新书《百年守望》同日首发。
颜德馨祖籍山东,系孔子弟子颜回后裔。其父颜亦鲁是名噪江南的一代名医。出生于江苏丹阳的颜德馨幼时拜当地名儒习字诵经,12岁开始学习中医经典著作,并随父侍诊,深得真传。16岁时,颜德馨考入北京中国医学院,跟随沪上不同流派和科别中医名家学习。
上世纪60年代,以颜德馨为首的中西医结合科研小组开展了白血病治疗研究,并创首用雄黄粉(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白血病,成为中国较早尝试使用砷治疗急慢性白血病的医家。颜德馨还结合先父结合自身多年的临床经验,逐步形成防治并重的诊治热病的学术经验和理论体系,提出防治并重,积极参与并取得2003年中医抗击SARS的胜利,证明了中医在防治急性热病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走进北京市第十人民医院修葺一新的中医楼,一股东方古典文化的气息扑面而来。无论是室内装修的用色与风格,还是无处不在的中医文化元素,都透显了中国医学深厚的历史积淀。
回溯中医楼的历史,就不难发现其不凡的“身世”。医院方面介绍,经历了十年浩劫之后,颜德馨重回济世救人的岗位,继续开展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的研究。在他看来,祖国医学要发展,不能仅止步于传统的四诊八纲,而是要将中医学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来阐释中医。颜老萌生了在西医综合性医院建设独立建制中医楼的想法。为筹集资金,颜老还捐出了家藏的十余幅字画珍品。1991年,全国综合性医院中医楼在该院落成,就此成为全国铁路系统的中医技术中心。
据了解,目前海派中医流派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一些流派诊疗阵地日益萎缩,其特色学术思想、特色技术传承乏人乏术,其优势专长正趋于淡化和消亡。北京市发布了相关文件,推进海派中医流派学术研究和临床传承。2012年6月,北京市卫生局公布了海派中医流派传承研究基地建设项目名单,颜氏内科中医流派传承研究基地成功入选。
据悉,新中医楼从诊疗环境、就诊流程等方面提供独特的一体化中医药服务,设置了颜氏内科流派专家门诊、中医内外科,针灸科,推拿科、中医病房等。
院方表示,期望深入挖掘颜氏内科流派学术内涵,提炼特色技术,培养流派传人,促进流派传承发展,重塑海派中医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