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 彭辉 在正在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姚明提出了推广专项体育课的提案,并介绍了“北京市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试点”的经验,探讨了学校体育开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瓶颈问题。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5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姚明的提案与学校体育改革的整体思路是完全一致的。
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一直是近些年争议不断的话题。尤其是在经历了诸如“跑马拉松猝死”“慢跑猝死”“参加体育训练猝死”等事件之后,有关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忧虑已经从单一的家庭,扩展到学校,以至于迅速扩大到全社会层面。学生们的体质到底怎么了?学校的体育教育又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为何会发生这样的惨剧?诸如此类的疑问,一直以来萦绕在每个人的心头。
运动猝死事件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而专项体育课的开展,无疑为提高学生体质、杜绝“猝死”再现提供了一个积极的思路。专项体育课,在姚明的提案中指的是学生在掌握“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技能的同时,至少掌握一种专项技能,为终身锻炼奠定基础;教育部王司长也称,学校体育改革是要让学生掌握一两项运动技能,可以伴随他们终身。两个思路可以说是异曲同工。如同姚明的提案所指出的,目前,在我国很多地方都存在教师数量的缺口,专业能力的不足,教材缺乏,评价测试手段相对滞后等问题,“体育课是语文老师教的”不仅仅是一句笑话了。因此,专项体育课正变得越来越急迫和必要。当然,要开展专项体育课,一方面需要有相对专业的场地,另一方面更需要有越来越多相对专业的体育老师或兼职老师。目前,专项体育课的开展,对于在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学校来说,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设施都比较健全,以此为基点辐射开来,开展专项体育课已经是中国体育改革的大势所趋。
除了要有专业体育老师和专业场地,搞好学校体育运动的风险防控,严格学校体育活动的安全管理,也是破解当前学校体育存在瓶颈问题中重要的一环。风险防控需要环环相扣,这样才能将风险控制在较低范围。除此之外,如王登峰司长所言,还有必要推动相关保险和第三方处理纠纷机制的建立,由政府买单给孩子上保险,解决学校开展体育工作的“心病”。这块“心病”不除,学校开展专项体育课就会一直畏首畏尾。原因很简单,体育运动难免会存在风险,但这种风险在各类“运动猝死”事件中曾被无形放大,学校为了避免意外事故,对体育课怠惰或“裹足不前”。这种情况对于学生个人的体质发展和运动水平的提高不利。专项体育课进校园,以及与此相关的风险防控等举措,已经是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