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水清 岸绿 波宁 潮平 人造蓝海让港城宁波更炫目

▲蔚蓝色的穿山半岛梅山湾。 停泊在梅山水道的渔船。 □宁波晚报记者周科娜通讯员魏祥/文徐佳伟/摄 站在宁波穿山海事处码头向东望去,海蓝、波平、岸绿。 白蟹、鲻鱼、虾蛄、寻氏肌蛤宁波穿山半岛南侧的梅山水道附近渔民发现,去年开始捕上来的鱼儿品种增多

人造蓝海让港城更炫目

▲蔚蓝色的穿山半岛—梅山湾。

人造蓝海让港城更炫目

停泊在梅山水道的渔船。

宁波晚报记者 周科娜 通讯员 魏祥/文 徐佳伟/摄

站在宁波穿山海事处码头向东望去,海蓝、波平、岸绿。

白蟹、鲻鱼、虾蛄、寻氏肌蛤……宁波穿山半岛南侧的梅山水道附近渔民发现,去年开始捕上来的鱼儿品种增多了,连过去难得一见的带鱼也出现了。

谁能想到,以前这里与浙东沿海随处可见的景色一样:“涨潮黄沙水,落潮满目泥。”那么,如今这片蔚蓝色的海域是如何形成的呢?记者近日前往一探究竟。

筑坝截水沉淀泥沙

黄泥海水变清了

记者驾车沿着鄞州区、北仑区的沿海中线一路向东,尽头是浙江大陆的较东端———穿山半岛。

站在穿山海事处附近的海边,海洋气息扑面而来,这里的海水湛蓝,岸边整齐地停靠着一排排渔船。这里的南侧是梅山水道,水道对面便是梅山岛。

2012年5月,为了实现“水清、岸绿、波宁、潮平”的美好愿景,将穿山半岛以南的梅山湾打造成宁波中心城的“蓝色客厅”,我市启动了梅山水道工程,这一工程采用东西筑坝两头拦截的方式,建设两条可抗百年一遇台风风暴潮的海堤。

记者看到,初步建成的东堤位于梅山大桥附近,即将合龙的西堤建在春晓洋沙山附近,堤坝上设置有船闸和水闸,中间成了一个10平方公里的海水湖。堤坝以外的海水也变成了一片蔚蓝色。

原先的“黄泥水”为何会变清?北仑梅山水道指挥部副总指挥叶伟胜告诉记者:“宁波的海水含有较多的泥沙,因此呈现出了泥黄色,由于海水是流动的,泥沙无法得到很好的沉淀,因此,我们看到的宁波沿海多数的海水是黄色的。”拿梅山水道周边来说,以前小潮汛时,海水中泥沙含量达0.2kg/m3,大潮汛时达到1kg/m3,水质非常混浊,而且年淤积量达4—25厘米。

据介绍,这片海域水质变清的原理是,通过东西“拦坝”,减少海水动力,将海水中的泥沙进行自然沉淀,达到净化海水的目的,同时利用水闸纳潮将清洁的海水引入堤坝内,让水道内的海水保持通透。

环境改善海洋生物增多

家门口游来大带鱼

梅山湾水质变清后,对附近渔民的收成有什么影响?记者从渔民中打听到的情况是,去年一年,梅山水道里的鱼数量出现大爆发。北仑阳东村渔民胡师傅告诉记者,去年遇到了多年难遇的好收成,多的人抓到了两三百公斤鱼,品种有白蟹、鳓鱼、虾蛄、寻氏肌蛤、鲻鱼等,连带鱼这样的鱼也出现了。

“以前一两百克的带鱼丝网到过,但是去年10月份捕到的是三四百克的带鱼,大的重达500克,这在以前都没亲眼见过。”胡师傅感叹道。现在虽未到渔汛旺季,但也时不时能抓到虾蛄、石蟹等品种。

为何从去年起梅山湾的鱼类会突然增多?北仑区渔政执法人员周方楠告诉记者,海水水质变清后,海洋环境改善了,更多的鱼类游了进来,渔民捕捉到的鱼的数量和品种也多了。

水道中拦坝建设

会有“副作用”吗?

梅山水道上堤坝的建设,会不会有“副作用”呢?比如会否对原有海洋生物的生存造成影响?该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环境保护纳入了工程建设,同时定期对工程区域内部和周边的水质环境进行监测分析。

2013年10月,中国科学院宁波城市环境观测研究站出具的水质报告显示,该工程附近的海域初步鉴定共有浮游植物2门28种,其中硅藻24种,占总种类数的85.7%。共鉴定到浮游动物七大类19种,其中桡足类8种,占总数的42.1%;浮游幼体4种,占21%;毛颚类和十足类各2种,各占10.5%;此外还有栉水母、糠虾类、磷虾类、背针胸刺水蚤等浮游动物。总体评价是,海域内底栖生物和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一般,个体数分布较均匀,生态环境一般。

时隔一年,该研究站在2014年11月又出具了一份水质报告,报告显示梅山水道水质除个别指标外,其余各项指标均为良好,水道内的水质达到一类水标准。

人工蓝海魅力巨大

有望成为宁波海上客厅

临海而不亲海,是宁波人心中的一大遗憾。梅山水道工程预计将于2017年完工。目前已经呈现出的穿山半岛—梅山湾这片人工蓝海,今后有望成为宁波中心城的“蓝色客厅”,将替宁波人完成真正亲近大海的美好期许。根据相关规划,梅山湾两岸主要分为海岸旅游区、城市河岸区、高端滨海度假生活区、生态城镇水岸生活区、乐活度假区等功能板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4671/
1
上一篇宁波近三天5场大型招聘会等着你 需求近2万人
下一篇 宁波六百名“的哥”昨日冒雨“学雷锋”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