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道德花开灵溪畔 文明潮涌明星镇

本报记者 丁欢 文 但超 摄 走进全国文明镇、全国小康建设明星镇、全国重点镇 湖北省大冶市灵乡镇,一栋栋挺拔别致的高楼村居鳞次栉比;一条条宽阔平坦的公路纵横交错;一个个生态文明新村纷呈竞秀;一家家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集群发展 全国文明镇是物质文明、

本报记者 丁欢 文 但超 摄

走进全国文明镇、全国小康建设明星镇、全国重点镇 ——湖北省大冶市灵乡镇,一栋栋挺拔别致的高楼村居鳞次栉比;一条条宽阔平坦的公路纵横交错;一个个生态文明新村纷呈竞秀;一家家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集群发展……
“全国文明镇”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进步的集中体现,是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也是全国城镇综合类评比中的较高荣誉。
灵乡镇,三年后蝉联“全国文明镇”称号并不让人感到丝毫的意外。相比全国城镇文明程度测评指数的硬性达标,灵乡镇更是有其独特之处。

文明创建全面开花

灵乡镇文明创建工作起步较早。
早在上个世纪末,以文明新村为雏形的文明创建工作率先启动,灵乡历时10多年创建,并于2011年首次获得“全国文明镇”光荣称号,成为我省批获此殊荣的城镇。
此后三年,不懈努力,年年通过中央文明办年度双测评。
从创建到两度蝉联,灵乡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灵魂工程,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的长效机制。
此外,该镇坳头村获得“全国文明村”的殊荣。宫台村、财政所已获全省文明新村、文明单位。全镇已有6个村6个单位荣获黄石市文明村称号,12个村7个单位荣获大冶市文明村、文明单位(示范小区)称号,全镇9729户之中有9200余户参与了“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4126户成为十星级文明户。
灵乡文明创建,不拘泥一城一地,而是全面开花,以文明乡镇为依托,以文明村为延伸的文明镇村群迅速崛起,不断推动灵乡文明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全力保障镇计民生,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近年来,投资上亿元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实施了长江引水、镇区改扩建等工程,建成了灵乡“十里长街”和形成了“两纵六横二环”的小城镇大格局。
继在全省率先免征农业税、实现免费九年义务教育、推行新型合作医疗后,又在全省率先拉开文明新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幕,20多个文明新村渐次建成,长坪文明新村、宫台文明新村、谈桥文明新村闻名在外,谈桥村已成全省新农村建设之样板,坳头村荣获全国文明村之殊荣。

文明要求落到实处

亲爱的居民朋友们,你们好!道德花开灵溪畔,文明潮涌明星镇。文明养成,从自己做起。公德永在心中,文明贵在行动。”这是一封灵乡镇党委政府写给居民的信。信中,言辞真切,平易近人。
2014年,是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镇的起始之年。创建全国文明城镇,是推动城镇建设、城镇管理水平的重要载体。全国文明城镇是反映城镇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荣誉称号。
 “我们创建全国文明城镇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争取这份荣誉,更在于营造适宜人们创业发展、适宜人们生活居住的生活环境,在于实实在在地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我们的文明素质,促进我们的全面发展。”灵乡镇宣传部长张友江说,那时候,他们即将迎来全国城镇文明程度指数测评,此次测评是创建全国文明城镇的基础。他们衷心希望全镇广大居民进一步凝心聚力,再接再厉,以主人翁的姿态和模范行动,为创建全国文明城镇增光添彩。
张友江介绍说,应当把一切文明要求落实到点滴之处,细微之中,坚决摒弃有损城镇形象、不利群众生活的各种不文明行为,当好文明行为的传播者,以实际行动践行文明,让文明作为活力因子,遍及城镇的每一个角落,成为全体居民共同追逐的一种时尚。
而事实也证明,文明创建确实带来了新风气。
人民群众参与文明创建的积极性明显增强。谈桥社区9名群众自发组成义务保洁队,不要报酬、固定时间,对社区休闲广场、谈桥大道实施清扫保洁;谈桥4组柯先生,带资30万,率先在谈桥社区建立了爱心超市;坳头村老教师左名文,利用业余时间剪报义务为农民开展普法教育,深受群众欢迎。
人民群众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明显提高。由于我们针对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抓建设,在每个村都建设了图书阅览室、远程教育站点,农民的求知欲明显增强,抹牌赌博、封建迷信、吃喝玩乐、打架斗殴等现象明显减少,离开了牌桌、酒桌,亲近了书桌,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
人民群众支持镇村工作的热情明显高涨。镇村干部转变服务作风、强化服务意识、充分发扬民主,真心实意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谋利益,极大地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文明之风入脑入心

014年六一,灵乡镇长坪小学组织少先队员们观看了2014年“六一”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少先队活动的图片;朗读童谣《习爷爷教导记心间》,熟记“二十四字”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并交流了自己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做法。
为了让“二十四字”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下午该校中高年级在班主任老师调动组织下,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四”字精髓,开展了“文明”、“诚信”、“和谐”、“爱国”、“友善”等不同主题的班队活动课。
小组辩论、个人演讲、全体诵读、故事会、曝光台等活动形式,让班会课展现新内容,契合新形势,传递正能量。同时,该校还通过黑板报、宣传栏、校园广播等校内宣传载体,向广大师生宣传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师生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我在这里可以学唱歌、学画画,做作业还有人辅导,非常感谢大哥哥大姐姐们。”12月,在由大冶市灵乡镇大庄村村委会会议室临时组建的课堂里,来自湖北师范学院的志愿者与该村的15名留守儿童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教室”成了开心的乐园。
这支队伍由6名男生、11名女生组成,分别来自湖北师范学院生科、数统、教技、物电四个学院。
交谈中,队员杨毅难掩内心的喜悦:“我们给村民们量血压、查血脂,为他们修理电扇、电饭煲等电器,学校学到的知识派上了用场,村民们送来了蔬菜,我们格外高兴。”
其实,文明创建中,村庄美化、环境净化,加快农村交通、水利、邮政、电信、通讯、电力、环卫、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大多数都能做到,难能可贵的是将这股文明风真的吹进居民心中。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4617/
1
上一篇借台唱戏 健康服务暖民心
下一篇 劫财杀人 抛尸高山悬崖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