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评论:老人遭忽悠 谁该反思

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张平 也不说是药品,也不说是保健品,反正能治上百种

  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张平  也不说是药品,也不说是保健品,反正能治上百种病。推销人员对掏钱买产品的老年人现场磕头认“干爹”“干妈”,“既然我都成你们的儿子了,哪有儿子骗父母的?这些产品你们就放心用吧。”近日,多位市民打来投诉电话。记者发现,老年人非常容易被忽悠,而且维权困难。(《沈阳晚报》2月28日)

  不厌其烦的电话“轰炸”,体贴备至的嘘寒问暖,甚至干脆磕头认起“干爹”“干妈”,一些保健品营销人员看中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销售起所谓的保健品,有的老人一买就是一大衣柜,烟台刘女士家里的老人,被忽悠买了数万元保健品,几年吃不完。更离谱的是,南京的一位九旬大爷去世后竟留下10万元保健品,还够吃十几年。家人的劝说无济于事,老人们痴迷的背后,需要反思的太多。

  年轻人恐怕都会有这样的疑问,父母年纪大了怎么就犯迷糊,跟你们讲过多少遍了,陌生人的话怎么还是那么轻易就相信?这里面一方面有生理方面的因素,老人年纪大了,越发害怕孤独,再加之社交圈子缩小,在小区里能说话的熟人屈指可数,另一方面,人们受到传统的养老观念影响,更多考虑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物质赡养,忽视精神关爱。一些嘴甜如蜜的营销人员乘虚而入,各种“吉祥话”“高兴话”让老人们倍感温暖体贴,老人过马路小姑娘扶着,今天送苹果,明天搬盆花,隔三岔五的小恩小惠,让老人们感动不已。营销人员死死揪住老人热衷养生的心态,将保健品的功效吹得天花乱坠,目的就是对上老人的“心思”。什么失眠多梦、腰腿疼痛,自身症状难免与之对号入座,老人们满怀着“药到病除”的期待,即便挨了“温柔的一刀”也是毫无怨言。

  骗子可恨,有关部门也应依法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净化保健品市场。与此同时,结合社区这一老年人除居家外的主要活动场所,加大宣传与引导,帮助老年人甄别骗术,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而作为子女,面对商家的“亲情攻势”,不能一味指责老人,还需用心关爱,抽一点时间,多一些问候,跟老人们说说心里话。真真切切的情感,实实在在的关爱,怎会抵不过“干儿”的虚情、“干孙”的假意?文/张平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3868/
1
上一篇评论:走出校园 先别蒙圈
下一篇 季景家园楼前有人乱喷狠话 给全楼业主添堵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