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变的是方式 不变是亲情

本报记者 龙凤 春节快到了,贴对联、吃年饭、穿新衣、拜大年这些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过年传统,每个中国人都很熟悉。随着城市的变迁、科技的发展,这些传统的过年方式开始有了自己的变化,有些可能已经慢慢地被人们忽略了,而有的可能以新的形势延续着。但无

本报记者  龙凤

春节快到了,贴对联、吃年饭、穿新衣、拜大年……这些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过年传统,每个中国人都很熟悉。随着城市的变迁、科技的发展,这些传统的过年方式开始有了自己的变化,有些可能已经慢慢地被人们忽略了,而有的可能以新的形势延续着。但无论方式如何变,亲人朋友间的感情依旧深厚,新年,还是较具“中国味”的节日。

吃年夜:自己动手VS酒店订餐
每年春节前几天,在外工作的孩子们都会回到家乡,跟父母团聚,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坐在饭桌前吃着精心制作的年夜饭,分享这一年在外的所见所闻。“小时候吃年饭前一天,我都会跟妈妈一起炸肉圆子和萝卜圆子,吃年饭的那天,再帮爸妈洗菜、铺桌子、摆碗筷。”网友“莱斯利家的兰兰”说,虽然做起来比较辛苦,但较后看着一盘盘的菜端上桌,特别有成就感,也有过年的感觉。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了,很多人已经不愿意再花费大半天的时间在家里做年夜饭了,提前一个月打个电话,就能在酒店吃到各种美味佳肴。市民柯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平时工作比较忙,遇上过年放假就想休息一下,同时,也不想让父母为了准备年夜饭过度劳累,所以较近几年都是在外面吃的年夜饭。“虽然也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饭菜味道可能更好,但是在酒店里吃,还是找不到像小时候在家吃年饭的那种感觉。”

穿新衣:过年福利VS随时购买
过新年,穿新衣,象征着新年新气象。年近六旬的许先生回想着自己小时候,那时过年想穿新衣服,不像现在说买就能买到,爸妈年前要收集一些布票,然后到裁缝店请裁缝做一件新衣服。“那时候大多数人家里条件都不怎么好,过年能穿件新衣服别提多高兴了,穿着新衣服出去跟朋友玩,都觉得神气不少。”
“小时候每年过年前,妈妈都会带我去买新衣服、新鞋子、新裤子,大年初一出去拜年时,穿着从头到脚全新的‘过年装备’,开心得不得了,走路、放烟花时都小心翼翼的,生怕把衣服弄脏弄坏了。”网友“遇不见初见”表示,自己现在工作了,家庭条件也好了,想买新衣服随时都可以买,不需要等到什么特殊的节日。但每年过年时,还是会给自己和爸爸妈妈买件新衣服,因为毕竟是新的一年,穿件新衣服图个新气象。

拜大年:见面拜年VS微信祝福
在通讯工具没有完全普及的年代,拜年的方式只有见面和打电话。除夕夜里看着春节晚会,转点的那一刻,在烟花爆竹声里,给亲戚朋友们打个电话,问候一下近况,送出新春的个祝福。到了大年初一,爸爸妈妈领着孩子到各个亲戚家里去拜年。“大年初一出门拜年时,还经常会遇到来家里拜年的朋友,大家在路上问一声‘新年好’,年味十足。”
随着网络和智能手机走进千家万户,短信拜年成为一种较普遍的拜年方式。“羊年到来如意绕,欢声笑语风中飘。快乐生活不会跑,万事顺利每一朝。”像这样的拜年短信,一到大年三十就会塞满大家的手机收件箱。网友“Mr.cat”吐槽称,每次收到这种群发的短信,自己都很无语,因为真的没有什么诚意,就算对方只发一句“祝你新年快乐,身体健康”,起码也是用心编辑的祝福。
当父母辈的人之间还在流行着新年祝福短信时,年轻人已经有了更好的送祝福方式:微博、微信和QQ。一条祝福文字配上喜庆的图片,再在评论里@几名好友,所有的人只要登录微博就能看到祝福。而QQ和微信作为现在较流行的聊天工具,各式各样的新年祝福表情层出不穷,平时性格害羞不好意思当面说的祝福,都能在这里通过表情和文字说出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3759/
1
上一篇年货攻略 您准备好了吗
下一篇 春节拜年的礼仪,你了解多少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