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津报时评:我们需要这样的精气神

[db:摘要]

—— 写在全市互看互比互学活动启动之际

  河东区东新街凤岐西里

  河北区博天科技环保基地

  天津网讯  天津日报记者  刘冬梅  刚刚过去的奥运时间,我国体育健儿以“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奋斗精神,敢于争先、超越自我,点燃亿万国人的澎湃激情。“人生能有几回搏”!搞建设、克难关、谋发展,我们需要的,就是这样的精气神。昨天启动的全市互看互比互学活动,以比学赶超的高强度行军凝心聚力,提振的,也正是这样的精气神。

  摸到实情、找到差距,定出目标、拿出举措,互看互比互学活动,是推动工作的有效形式,既见证发展面貌之变,更见证精神面貌之变。从对以往工作的总结剖析,到对新发展理念的深刻认知,从审视自身情况、梳理比较优势,到拓展思维广度、谋划发展路径,这是一种增强发展后劲的倒逼机制,查的是项目,着眼点是以项目为支撑,锻造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务实作风;看的是亮点,目的是跳出“点”的框框,凝聚不畏困难、勇于超越的精神气质。

  精神并非万能,但没有精神万万不能。“哪有什么洪荒之力,不过是在咬牙坚持”,这句闪亮奥运时间的网络名言,诠释的就是精神力量。有人说,人与人之间较小的差距是智商,较大的差距是坚持。坚持是什么?是有梦想就要敢于去追,追出个决不放弃,追出个人生无悔。

    发展的跑道上,啃下全面深化改革的硬骨头,涉过经济转型升级的险滩,使新发展理念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就是要以这样的执着勇毅去拼搏、去奋斗,就是要有一股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困难踩在脚下,持之以恒、百折不回的精气神。

  这样的精气神,是谋划发展、改革突破的底气所在、力量所在。如果说改革之初,我们面对的是九曲回环的“河”,那么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我们跨越的是波澜壮阔的“海”。如何适应经济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的发展动力?怎么发挥重大项目带动作用,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提高产业水平?面对一道道改革发展的必答题,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不容回避。正如赛场上谁的精神顽强,有那么一股子劲儿,谁就可能是冠军,发展中,谁有水滴石穿、久久为功的坚韧,坚持不懈地抓、持之以恒地抓,既看到成绩、积累经验,更看到不足、补齐短板,谁就能从容自信地化解“成长的烦恼”,让发展的波涛一浪更比一浪高。

  时间是考量一切事物的标准。什么可以在时间的淘洗中日益增其光亮?精神或许不是唯一的答案,但却是必列其中、乃至居于首位的答案。回首天津改革发展历程,正是有了奋发有为、大刀阔斧的精神和气度,我们才能打好经济稳增长、产业优结构、民生提质量的“组合拳”,保持全市发展的好势头。瞩目“十三五”的五年,敢于拼搏、敢于变革、敢于创造的精气神,正是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较坚实的底气和较深刻的来源。

  成功与发展,从来只属于持之以恒地奋斗、永不放弃地坚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344264/
1
上一篇互看互比互学·河北篇:砥砺前行风帆劲 创新发展谱华章
下一篇 天津市副市长尹海林涉嫌严重违纪被免职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