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评论:超级中学“掐尖”岂能无度

[db:摘要]

  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 邓晶龙  近日,有关安徽合肥一六八中学在蚌埠市违规招生,导致70多名学生面临无学籍困境的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据报道,由于合肥一六八中学没有备案就招走了蚌埠70余名高分中考生,导致蚌埠教育部门将其告到了安徽省教育厅。目前,合肥市教育局的处理意见是,建议这70余名学生回原籍蚌埠就读高中,否则只能在合肥借读,不解决学籍,高考只能回到原籍参加。

  这样的招生纠纷近些年屡见不鲜,尤其是一些竞争激烈的高考大省,都存在类似现象。一些知名的超级中学,比如当年的黄冈中学,如今的衡水中学、毛坦厂中学,都是省内“掐尖”大户,不仅包揽了本地区各县市的中考尖子,也吸引了全省各地的优秀生。像衡水中学两年前创办的民办衡水一中,每年招生计划三千多,生源8成来自外地。被称作“亚洲高考工厂”的安徽毛坦厂中学,每年考生人数上万人,简直让人咋舌。

  显然,超级中学如此大的规模,仅靠一个地区的生源根本吃不饱,也保证不了质量,只能把招生范围扩大。从家长的角度来说,人往高处走,只要孩子能上好学校,高额学费都不是问题,学校是不是在本县、本市更没关系了。

  看起来,这是超级中学和外地优秀生、家长两厢情愿的好事,可另一方面,这显然影响教育公平,生源总是流失,会导致本地中学的教育质量一蹶不振。在不少地方,一个或几个超级中学成为“明星”的背后,往往是周边其他高中办学水平下滑乃至萎缩的恶性循环,从而导致本地教育系统生态被破坏,办学格局混乱。为生存而战,普通中学只能用金钱奖励、扣住学籍等办法留住尖子生,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

  对超级中学的“掐尖”,教育部门显然不能再视若无睹。这样的招生大战,治本之策当然是慢慢通过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让各地都有好学校。现实而言,每年招生季之前,当地教育部门就应该明确招生规则和纪律,切忌亡羊补牢,让无辜的考生和家长为这样的招生大战而买单。如何让中学通过特色教学模式,而不是只靠“掐尖”成功,恐怕才是值得各级中学认真研究、让教育资源均衡化早日实现的有益探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335128/
1
上一篇评论:提高处罚治“空闹” 法规开药盼疗效
下一篇 评论:另类傅园慧为嘛这样红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