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生态立市”让百姓共享绿色未来

本报记者 冯升/文 但超/摄 提出生态立市,产业强市,改革活市,建设美丽大冶的战略目标后,生态成了大冶市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城乡面貌华丽嬗变,一跃成为百强县市。天更蓝了,水更清了,人居环境越来越好,人民生活越来越好,这是许多大冶市民共同的心声。 2

本报记者 冯升/文  但超/摄

提出“生态立市,产业强市,改革活市,建设美丽大冶”的战略目标后,生态成了大冶市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城乡面貌华丽嬗变,一跃成为百强县市。天更蓝了,水更清了,人居环境越来越好,人民生活越来越好,这是许多大冶市民共同的心声。
2014年里,为了实现目标,大冶市围绕生态做出一系列利民惠民举动,举办园博会打造生态之乡,促进旅游发展。清零五小企业,还原乡镇新颜。开展绿满铜都,修复生态创伤……
同时,投资6500万完成建成城区生态绿化项目,集景观绿化、照明、水体保护工程,绿化率达到90%的尹家湖水源保护绿化防护工程。给市民提供了一个亮丽的观赏游玩场所。一些在外打工回家的市民称,家乡的面貌一年比一年变化大,每年都有新的期待。“再晚几年回来都快不认识路了,特别是这些景观建设,让大冶变得更美了。”

生态集结号   吹响绿色家园

自提出“生态立市,产业强市”以来,生态一跃成为大冶的首要奋斗目标。
过去的一年里,“生态”一词不再是挂在嘴边,而是真正的落到实处,让一个好的生活环境改善整个城市的生活质量。
大冶依山旁水,要实现生态复苏,便要重现山青水绿。立足建设大冶湖生态新区先行区,聘请了国际知名公司编制尹家湖东岸、熊家洲片区规划,围绕着大冶湖展开了一轮绿色变化。完成了北起大棋路南500米,南至阳光沙滩,全长2500米,占地约266亩,主要建设滨水设施、景观绿化、照明、水体保护工程,绿化率(除水体面积)达到90%的尹家湖水源保护绿化防护工程。除此之外,还将建设一中东侧沿湖岸线综合管网绿化带建设工程;熊家洲湿地公园、尹家湖东北岸绿化、城西路三里七湖东岸绿化、尹家湖西岸体育公园绿化等工程,不光美丽了大冶,也优化了市民的休闲生活。
为加快美丽乡村建设,针对陈贵镇全省“四化同步”示范试点镇机遇,全域实施“百村示范,千湾整治”,稳步推进了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金牛、保安、还地桥等3个乡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金湖上冯村、保安刘通湾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在园博会开展过程中,对沿线58个村庄进行美化、绿化、亮化,改造刷黑茗山7条路,城乡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真正的绿色是需要每个人去保护,去完善,大到一个、城市,小到一个家庭门前屋后。
为此,大冶又提出“绿满铜都”行动,加速推进大冶市2015—2017年“绿满铜都”行动。突出“一源二线三屏四切入点”布局重点,构建五大森林生态体系。目标在3年新造林10万亩,其中宜林荒山和无立木林地7.31万亩,其它地类2.69万亩.全市宜林地、无立木林地、道路绿化地、村庄绿化地、庭院绿化地等应绿尽绿,实现市域绿色全覆盖,森林覆盖率增长5.1个百分点,达到33.2%.到2018年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60万立方米,年均增长6.3个百分点。2015年创建园林城市达标验收,2018年创建省级森林城市达标验收。

走绿色之路    唤回蓝天白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冶始终将绿色提升为发展目标,坚定不移的走绿色发展道路不动摇。
过去一年里,大冶开展“治山、治水、治土、治气”工程和“五边三化”行动,先后启动了尹家湖、红星湖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关停了17家露天矿山,对116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了立案查处。
2014年,大冶成为全省主要污染总量减排考核县市名,并被正式确认全国六大土壤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区之一。
一批矿老板纷纷从“地下”转至“地面”,数以百计的“矿老板”在生态产业建设中各显神通,大力发展旅游、生态农业、林业及其他环保产业,汇成了一股建设“美丽大冶”的强大力量。
去年年初,大冶市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大冶市“五小”企业和重点工业污染源整治实施方案》,这一方案的实施,标志着大冶市发出了让五小企业销声匿迹的终结令。
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大冶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关停“五小”企业314家,实现了全域“五小”企业清零,使大冶恢复蓝天白云。同年,大冶GDP能耗同比下降3.5%,超额完成省、黄石市下达的各项减排任务,在全省考核中获得县级市名。    
2014年11月份,记者跟随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组的工作人员一起前往大冶市大箕铺镇的两个复垦点,虽然已经冬季,在饶家山铜矿复垦后的土地上,记者依然感受到了一股新生的气息。
600亩的复垦地分成一块块平整的土地,一直延续到半山腰,与梯田一般,鳞次栉比。土地上除开一些蔬菜外,还被村民种下了一株株油茶树。土地的一边是一条新修的水泥路,水池,水渠一应俱全。记者看到水渠里的水非常清澈,沿着沟道流淌着,滋润着两旁的土地。
绝对想不到,在一开始,这里却是另外一幅景象,满地的杂草、尾砂,地上全是水与泥的混合物,一下雨污水横流,犹如沼泽。而附近的村民没有一个人愿意穿过这里,600亩的土地成了一个人见人厌的地方。这些都是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的功劳。
据了解,2014年的复垦任务为4789.79亩。截至目前,2013年度定下的11294.52亩已经完成,2014年全市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工程于11月26日全部通过黄石市竣工验收。

实现村村通    城乡整体发展

回顾2014年,大冶城乡面貌在统筹发展中焕然一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交通建设全面推进,一条条道路通向四面八方,不仅实现了与武汉城市圈的对接,同时公路建设延绵到农村,将全面构建小康社会的福利惠及全市人民。
武黄城际铁路联调联试完成,从大冶城区到达武汉仅需26分钟,在交通上率先实现对接。同时,与之相应的配套设施——城际铁路公交换乘中心也已正式投入使用。
要想富,先修路。交通是保持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和重要保障,曾经,我市许多通村道路都是乡间便道,大多是沙石路面,很多道路由于年久失修,车辆往返期间,晴天尘土漫天,雨天一路泥泞,走起来特别费劲,被村民们戏称为“长征路”。
2014年,借黄石首届园博会的契机,大冶市投资12076.54万元,用于全市较为贫困的茗山乡建设总长28.2公里的“七路”工程项目。茗山“七路”通车后,一条条柏油路很快便串起沿线村庄。园博会开幕式当天,当客车开到村里时,村民黄老伯不无感慨:“现在好了,不像以前那样,出门乘坐‘摩的’提心吊胆,坐上宽敞明亮的中巴,去哪里都方便。”
村通乡镇道路的建设,极大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往日物质文化比较落后的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看上了闭路电视,用上了太阳能热水器和抽水马桶,在家里能上网了……农村人也过上了原本不敢奢望的城市生活。农村经济逐渐进入发展快车道,农民对致富的信心倍增。市金湖街办栖儒桥村的居民称,原先村里没什么产业,大家都是外出打工。农村公路通了后,水稻种植、水果种植越来越多,牛羊养殖小区也建了起来,獭兔、猪、肉鸡等养殖也形成了规模。
如今,大冶还将借园博会的主题打造各条线路的乡村园博、生态富民。2015年至2017年预计推出“乡村园博·刘仁八果蔬节”、“乡村园博·鄂王城寻根节”、“乡村园博·还地桥枫彩节” ,将产业转型带动起来,合力建设美丽大冶。

整治脏乱差   刮起文明新风

#p#分页标题#e#

由于大冶市的发展速度日益加快,老城区与新城区的规划区分很大,由于历史原因,很难统一对接,许多城市病也在慢慢的侵蚀大冶,长期以来存在车辆乱停乱放、商铺参差不齐、公共基础设施不齐等诸多问题。
去年下半年,大冶提出文明城市创建,整治城市死角,提升文明素质。在这背景下,大冶的诸多问题也展现在人们眼前。停车位不足直接影响了道路停车秩序,让冶都一度“也堵”。对此,大冶拟启用的5处停车场为城南客运站大中型客车停车场、城西路原城管局环卫及市政设施车辆停车场、城际铁路公交停车场及社会停车场、罗桥火车站高速客运停车场、金湖大道尹家湖西岸景观带两处小型汽车停车场。
在大冶的老城区,农贸市场问题也一直让人忧心,不仅严重影响市容市貌,也给群众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对此,2013年期间,相关部门将几个能提供摊贩营销的地点集中整治,并安装栏杆规划出位置,给路边摊贩提供了一个“家”,而下一步的大型农贸市场也在紧锣密鼓的建设当中。
通过对重点区域的专项整治,实现城区环境卫生、占道经营、乱摆摊设点和停车管理的长效规范管理,先后取缔零星夜市20处,规范集中经营夜市10处,增设重点区域的执法人员固守,增划停车位,购置流动抓拍车24小时抓拍违章停车行为,印发城市管理手册1万余册。
在文明创建过程中,交警、交通、城管三部门,每日在街头巡视,对乱停乱靠进行了一系列整治行动,规范了道路秩序。各个红绿灯十字路口处,马路自愿者守候,提醒行人遵守交通规则。一些牛皮鲜有明显被铲除过的痕迹,一些门店外和绿化带上的户外广告也得到了清理。大冶大道附近的市民表示,街上LED广告车也没有天天出来。
另外,博物馆、湛月桥、青龙山塔、环红星湖沿线等几处主要夜景的路灯也被重新亮化。一处处细小的变化,让城区内的文明气息渐渐弥漫。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3135/
1
上一篇银装素裹冬韵浓
下一篇 135件提案办复率达100%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