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市政府将“为3000名残疾人开展技术培训,为贫困残疾人配发辅助器具1500件”纳入为民办实事之中,半年时间过去了,实事办理进度如何?
15日下午,在仁爱残疾人康复教育中心,几十名学生正安静地听老师授课(如图),授课老师通过口头阐释、现场手把手教等方式,让深奥的理论按摩知识显得简单、生动。盲人朋友们通过聆听、感受、模仿、交流等形式参与互动学习,在课堂上掌握按摩技能。
29岁的靳双双就是其中一名学员。靳双双在城区火车站附近开了一家按摩推拿店。“有时间我就来听课,回去后再好好揣摩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技能。” 谈及感想,靳双双表示。
康复教育中心负责人周小飞介绍,该康复教育中心是以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为目的创办的培训中心,在中心里学习的残疾人学员学费全免。培训班除了培训盲人按摩,平时还教些别的课程,比如礼仪、裁剪等。
类似的技术培训还有很多,今年,市残联坚持将残疾人职业技能、实用技术培训和就业援助、就业服务有机结合,依托残疾人就业实习基地,安排盲人按摩学员免费实习;依托残疾人招聘会为培训后的残疾人寻求合适岗位,努力实现培训、实习、就业一条龙服务。如在3月18日举办的“春风行动”残疾人专场招聘会暨残疾人创新创业推介会上,为各类残疾人提供服装加工制作、文秘、保洁、保安、财务、印刷包装、操作工、按摩师等就业岗位1020个,近2000名残疾人进场求职,982人现场达成就业意向。
对于残疾人来说,一件合适的辅助器具就像眼睛、耳朵、腿和脚,可以使残疾人行动更方便,生活得更有质量。
“以前到户外晒太阳都成了儿子的奢望,这个轮椅送得很及时,政府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15日下午,家住掇刀财政局院内的市民袁女士在接受荆门晚报记者采访时,心情无比激动,她指着市残联工作人员前段时间送来的崭新轮椅,高兴地说:“儿子不方便运动,以后可以用轮椅推着他出门晒太阳了。”袁女士的儿子杨煊系80后,20年前因为一场车祸导致脑外伤,随后他的运动神经元也受损了。袁女士家庭条件不好,丈夫下岗,前些年给儿子买了个轮椅,后来旧了。为了改善儿子的生活,年初,她向居委会申报了辅助器具,4月,市残联残疾人辅助器具资源中心为她带来了辅助器具。
“很多辅助器具犹如雪中送炭,很多孩子属于肢体残疾,有了器具以后,不能站立的残疾人可以坐上轮椅进行简单运动,比如在室外呼吸新鲜空气等。”市残联残疾人辅助器具资源中心主任介绍。
我市共有近20万名残疾人,身体残疾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为确保贫困残疾人真正享受实惠,今年,市残联高度重视民生实事办理工作,将其纳入全年工作重点,强化服务理念,从抓好任务分解、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工作宣传、落实资金保障、注重社会效果等方面入手,扎实有效开展工作。截至6月20日,已完成辅具适配1118件,占目标任务数的74%,其中市本级适配600件,钟祥218件,沙洋300件。残疾人培训已完成1748人,占目标任务数的58.3%,其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448人,城镇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300人。(记者 胡于梅 实习生 唐飞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