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 张平 文化部昨日公布,自2016年4月8日文化部下发第二十五批违法违规互联网文化活动查处名单,重点整治含有宣扬暴力、色情和危害社会公德内容的网络表演活动以来,北京、北京、江苏、浙江、湖北、广东等6个省(市)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迅速开展查处工作,依法查处23家网络文化经营单位共26个网络表演平台,16881名违规网络表演者被处理。
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网络直播终端从PC端走向移动端,成为虚拟空间的新宠,正在驶往发展的“快车道”。丰富的表演内容、代入感十足的场景设置、简单的互动方式,直播平台一改以往“我播你看”的传统模式,在与受众的双向交流中制造网红,依靠明星效应、新奇的直播内容来赢得粉丝、吸引消费,一种崭新的网络业态应运而生。
然而一些平台却急功近利,拿低俗当新奇,为了抢粉丝、赚打赏,不走正道。从文化部此次公布的查处结果来看,一些主播靠色情吸引人气,通过肢体和语言进行性挑逗、性暗示,有的干脆脱衣“造娃娃”,还有的直播赌博、宣扬暴力,污染了网络空间,也对青少年的成长和社会风气造成恶劣影响。而一些平台对此却态度暧昧,在利益的驱动下,有怂恿,有默许,放纵个别主播的行为,刺激着公众神经,更对道德与法律形成巨大挑战。毫无底线地秀无聊、秀下限,任由色情与暴力的泛滥,无论平台还是主播,遭到公众诟病和法律惩处实属咎由自取。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新鲜的直播业态为众多投资者看好。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视频直播平台接近200家,网络直播平台用户已达两亿,同步直播房间超过3000个。互联网时代推动直播平台的发展,但自由发展不是野蛮生长。对于众多参差不齐的平台而言,健康、成熟的行业规则亟待建立。比如一直以来,主播的入职门槛不高,大多从业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培训,有的甚至没有实名登记便匆匆上岗。再如,对播出内容、场景的选择也无人限制,一旦出现出格举动和失范行为很难被及时发现和处理。
因而,直播平台该有个规矩。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直播间并非妄为之所。作为平台一方,首先应当加强自查自纠,对相关人员加强培训和管理,对直播内容进行严格监督,不能任由挑战公序良俗的内容在网上传播,否则真的自毁前程。
除了要求平台自律,他律也不能缺席。点对点的直播从监管上有一定难度,但有关部门的管理方法不能落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技术手段需要更新,形成常态化监管,违规内容一经发现,对相关人员务须严惩不贷。唯有如此,才能让直播平台对一些歪门邪道不想走也不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