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 宋学敏 7月9日凌晨5点,81岁的丈夫出现腿脚僵硬等病症,北京的丁女士拨打120请求送医。急救人员赶到后,自称人手不够抬不动老人,要求家属找人抬病人下楼。80岁的丁女士花费20分钟找到邻居和保安将老人送医,导致病人错过较佳治疗时间。通州120官微就此事公开回复:“经核查,当日接诊班组由4人组成,分别为一名男医生、一名女护士、一名男司机和一名男担架工,护士需拿医疗设备,医生和担架工2人不能够将患者从5楼搬抬至楼下,随行的医务人员及时告知家属需再找2人协助搬抬患者。”
病情紧急才要拨打120,万分焦急中终于等来了急救车,却被告知抬担架的人手不够,要让80岁的老太太自己找帮手抬患者下楼。真难为老太太了,一番奔波和求助后喊来了一位邻居和一位保安,耽搁了20分钟,错过了较佳治疗时间,想想真够窝火的。然而,通州120官微的解释也貌似合理——仅凭一名男医生和一名男担架工确实难以把患者从5楼抬下,不是不愿抬,是确实抬不动。
然而,说是“貌似合理”,是因为有个疑问:那位男司机为何不搭把手呢?莫非司机只干开车的活,抬担架不是分内之事,可是病患危急,帮帮忙不可以吗,就如那位邻居和保安做的一样?看到这里,群众可能会生气了,然而,如果再听听北京市一急救中心不愿具名的工作人员所言,就会出离愤怒了,120确实负责急救和转运,“但搬抬担架并非硬性规定”。
这位工作人员之所以不愿具名可能是心虚吧,但也道出了120急救服务存在的乱象。比如,去年的“南航急救门”事件中,谁来提供患者搬抬服务就是关注焦点之一,一名记者在飞机上腹痛,到达首都国际机场后,空乘和急救人员都不愿意抬其下飞机,较终,这名记者忍痛自行勉强下旋梯,并爬进救护车。担架是不是必须由急救车随车人员来抬,还真比较模糊,然而,从现实需要来看,解决抬担架的人手问题却很紧迫。比如,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很多老楼又没电梯,一旦找不到邻居和社区人员帮忙怎么办?何况搬运人员需要专业性,不是谁都可以随便搬运患者的。比如抬颈椎、脊椎以及突发脑部疾病患者,就需要有专业知识培训才能胜任。
可现实的情况是,急救中心专业的担架工紧缺,而担架工每月收入只有一两千元。提高担架工待遇,能解决担架工人手不足的问题吗?而增加的成本谁来承担,是急救中心还是患者,如何分担才能成为一笔明白账,让患者心服口服,都是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