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之前完成机构整合。下半年开始实施城乡居民医保政策拟定、医保经办服务设计、医保信息系统开发对接等工作。争取2017年执行全省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这是我省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整合时间表。
早在2009年,便开始试点城乡医保整合的荆门市掇刀区,给出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样本。
阶梯式参保让居民享受实惠
2001年成立的掇刀区,在2009年被确定为全省6个城乡一体化扩大试点之一。该区将城乡医保整合列为城乡一体化的重点工程,率先打破传统城乡二元结构,将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归并人社部门管理。
为让改革顺利进行,掇刀区探索出“阶梯式”“菜单式”的“分步走”方案——取消户籍、身份、职业等限制,从低到高设立四个筹资档次,除用人单位及其职工必须依法参保外,其他所有人员均可自愿选择其中一档参保缴费,每年还可在4个档次间自主转换。
“一档相当于原先新农合,二档相当于城镇居民,三档相当于灵活就业人员,四档相当于城镇职工。”荆门市人社局医疗生育科科长郭后华解释。“缴费和报销比例呈阶梯式对应。”
2007年,荆门市麻城镇30岁的小彭不幸被确诊为尿毒症,每年仅透析费用就要三四万元。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变得一贫如洗。2009年,小彭从新农合参保人员,自主选择成为掇刀区第三档参保人员。转档后,他由原先新农合对大病住院较多报销60%至70%,变为“定额包干”——每年,掇刀区医保局替小彭支付给掇刀人民医院3.8万元,个人按次承担费用,每透析一次仅需掏40元。
截至2015年,掇刀区参保约18万人,参保率保持在98%以上,农村居民参保率百分之百。同时,掇刀提高各档次住院报销比例、上不封顶,统一慢性病病种,进一步消除了城乡就医差距。
避免“三重复一浪费”
“过去,城乡制度分设、管理分割、资源分散的‘三分格局’是历史的局限性所致。若长期不解决,必然造成‘三重复一浪费’(重复参保、重复补贴、重复建设、浪费公共资源),既损害公平,又损害效率,也影响制度可持续发展。”郭后华说。“比如,学生一般以学校为单位参保,而城镇居民保险又以个人为单位参保。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一个学生既参加了学校医保又参加了城镇居民保险,一旦生病住院,国家就会重复补贴。”掇刀区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解释。
据了解,掇刀实行城乡整合后,财政年核拨办公经费减少了30%,信息系统开发费用节省近100万元,减少网络维护费用每年约50万元。
城乡医保整合除了避免重复、浪费,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对于保险基金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增强。“整合之前,农村老龄人口偏多,新农合基金压力大;城市青壮年居多,社保基金压力小。但两个基金池并不互通。”荆门市医保局副局长徐晓明介绍。整合后,城乡基金池打通,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目前掇刀区一档基金累计结余3111万元,二档基金累计结余4500万元。
据悉,荆门市在“掇刀模式”基础上,将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纳入了市委2016年重点改革项目清单之一。目前,荆门市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的各项工作已基本就绪。“随着统筹层次提升至市级层面,医保基金将更加可持续,这将使人人受益。”徐晓明认为。 ( 李玉麟 李季 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