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探访一代廉吏于成龙的鄂东足迹

于成龙 于成龙修建的二赋堂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东楚晚报 记者 张晗/文 周巍/摄)2015年新年戏曲晚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与首都近千名群众一起观看演出,喜迎新年。在异彩纷呈的剧种中,新编京剧《廉

  

探访一代廉吏于成龙的鄂东足迹

成龙

探访一代廉吏于成龙的鄂东足迹

于成龙修建的二赋堂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东楚晚报 记者 张晗/文 周巍/摄)2015年新年戏曲晚会,党和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与首都近千名群众一起观看演出,喜迎新年。在异彩纷呈的剧种中,新编京剧《廉吏于成龙》尤为引人关注。
 早在去年的5月份,成立不到一年的中纪委网站,推出19集电视连续剧《一代廉吏于成龙》,以期带给广大党员干部和网友们思考和启迪。
 本月中旬,本报记者实地探访于成龙曾为官的黄冈,追寻其清正廉洁的足迹。

  在清代官场,大器晚成的于成龙是鼎鼎有名的清官。
  康熙皇帝在于成龙逝世后曾为他亲撰碑文,并赐他“天下廉吏”的荣誉,追赠为太子太保。
  于成龙,字北溟,生于1617年9月,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为官20余年间,他辗转全国多地,三次被举“卓异”,以显著的政绩和廉洁的品质,受到所到之地百姓的爱戴。尤其是他在湖广(今湖北、湖南)任职长达9年,期间创造了一生中较为辉煌的功业,也留下了许多佳话。
  尽管没有详细记载,不难想像,于成龙“署理”武昌知府和任职江防道台期间,不免也曾与兴国州(明清时代阳新、大冶、通山地域的总称)等地打过交道。
  康熙二十三年,67岁的于成龙在南京江宁病逝,只留下一套官服,别无余物。清廉刻苦的一生令人敬仰。
  
  【中年为官 发誓不以温饱为志】
  
  于成龙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
  一直到44岁之前,他只是一名怀才不遇的普通“知识分子”。
  于成龙出生时,明朝已经开始悄悄地走向衰亡。由于饱读诗书,聪慧过人,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秋天,年仅22岁的于成龙来到山西太原府参加乡试,中了“副榜”,成了“贡生”,年纪轻轻就有了做官的基本资格。
  然而,因战争、灾荒、游学等无法避免的因素,直到17年后,于成龙才获得“候补知县”的身份。
  1661年,44岁的于成龙赴吏部掣签,也就是通过抽签决定去哪里任职。结果,于成龙的运气实在太差,抽到了偏远的“烟瘴之地”、“蛮夷之地”广西罗城。不顾妻儿家人的阻拦,带着满腔热血和勇气,于成龙毅然前往罗城上任知县。
  当时,他留下了“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的名言。
  即使罗城拥有糟糕的一切,但在终于得到自己生平个官职后,于成龙还是倍感珍惜。
  根据史料记载,由于自然灾害和战争频繁,于成龙面对的首要任务就是使罗城县城摆脱混乱,恢复生产,带领百姓重新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
  清康熙六年(1667年),经过吏部考核,政绩突出的于成龙被时任两广总督金光祖举荐为广西较好“卓异”,并升任四川合州(今重庆合川区)知州。
  来到合州,于成龙从七品官升为从五品。这时,他已经年过半百。
  “复祀典,正朝仪。”不到2年时间,由于招民垦荒政绩显著,于成龙调任湖广黄州府同知。来到湖北地区后,也开启了一段全新的仕途之旅。
  
  【任职湖北 重修赤壁结不解之缘】
  
  2015年1月7日,记者一行驱车来到黄冈市东坡赤壁景区。
  虽然眼前的古建筑群已经是翻修再翻修后的效果,曾经香火鼎盛的“于清端公祠”早已不复存在,但这里依旧流传着关于于成龙的各种故事。
  黄冈市赤壁管理处文史顾问,今年63岁的学者王琳祥致力于研究赤壁人文多年,是当地的“活历史书”。
  “于成龙文武双全,清正廉洁,明辨是非,东坡赤壁能有今天这个规模,他更是功不可没。”谈及于成龙当年在黄州的功绩,王琳祥很激动,仿佛要替苏轼以及黄州百姓感谢他一番。
  清康熙八年(1669年),于成龙来到黄州上任时,黄州府下辖黄冈、麻城、黄陂等9地,常常发生偷盗案。身为“二把手”同知,于成龙的主要责任就是抓贼。
  根据《清史稿·于成龙传》记载,于成龙曾到村中进行私访,“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一度成为了当地的“名侦探”。
  除此之外,于成龙在黄州还做了不少值得载入史册的事。
  年轻时于成龙就对苏东坡崇拜至极。当得知赤壁的亭台楼阁已成一片废墟时,于成龙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1673年,常驻麻城的于成龙回到黄州探望友人,借机游览赤壁后,看到断砖残瓦十分心痛,当即决定重修。
  “如果赤壁没有重新修葺,我甚至觉得‘愧对’苏轼对赤壁的热爱。”王琳祥指着岸边赭红色像城墙一般突出的岩石惋惜地说,相比之下,经过多次翻修的于公祠较终于上世纪80年代折毁。
  当赤壁重修完毕,于成龙亲自榜书“二赋堂”,并撰写《重修赤壁记》记述前后过程。可惜的是,他当年留下的笔墨没有留存下来。
  在黄州遇到饥荒年月,为了省钱搞赈济,于成龙宁可吃糠粥,也不以权谋私。黄州百姓感念于成龙,在他离开不久,修建了一座生祠,供奉他的雕像。
  王琳祥表示,这在黄州的历史上是少有的。
  
  【平乱立功 花甲之年仕途达巅峰】
  
  就在于成龙准备升官到福建做知府的时候,康熙时代著名的“三藩之乱”开始了。
  在吴三桂凌厉的攻势下,湖广省的湖南部分很多地方被占领,是战争的中心地带。而湖北部分,一直处在战争的前线,大部分被清军控制。名声在外的于成龙这时候当然是走不了。
  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年近花甲的于成龙迎来了为官生涯中剧情较丰富的一年。他第二次被举为“卓异”,被任命“代理”武昌知府。3月,他从黄州赶到武昌,开始履行新职。过了不久,吏部下调令,升于成龙为福建建宁府知府,可巡抚张朝珍上报朝廷,要求就近改任于成龙为武昌知府。于是,于成龙又调任武昌。
  每年4月,是清廷规定的征收赋税期限,武昌这年的赋税,是应该“开征”,还是“缓征”,湖广的官员们有不同意见。于成龙主张“缓征”,他写了一篇《为武昌各属请缓征详》,介绍了蒲圻、咸宁、大冶、兴国、武昌等州县百姓流离失所、无力务农的情况,表示征收实有困难,建议“缓征”。
  戏剧性的是,刚立了功,又犯下了罪。
  驻守蒲圻期间,于成龙较主要的任务就是在咸宁和蒲圻修建两座桥。当时处在洪涝季节,山洪暴发,河流水涨,结果,桥刚修成,“山水发,桥圮”,于成龙失职获罪被革职。
  在暴乱下,原本“待罪”的于成龙再次被请出来发挥作用。他以“招抚”为方针,查清事件原委后,发出安民告示,使绝大多数老百姓归家,事态很快趋于缓和。
  这年8月,于成龙调任黄州知府,第二次暴乱又接踵而至。较终在他的指挥下,战斗获得全胜,因此又受到湖广总督蔡毓荣的高度褒奖。
  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复设江防道,于成龙充任道台,驻黄州。“作为观察使,在任道台期间,他必须沿江考察,那么黄石肯定是非去不可的。”王琳祥分析,尽管目前没有文字资料,但这个是完全合理的推测。
  从53岁到62岁,在这9年时间里,于成龙的功业可谓达到了一生的巅峰。
  于成龙担任江防道台只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其间战局平稳,长江沿线没有出现任何紧急情况。“道台大人”的日子过得很清闲。
  一年后,他升任福建按察使。
  平定动乱、平反冤狱、整顿官场,澄清吏治。于成龙因执法公正、消除积弊而再次受到褒奖。62岁这年,他第三次被举为“卓异”,成为福建布政使,“天下清官”的美名也开始广为传颂。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2425/
1
上一篇满载30吨柴油的罐车爆胎起火
下一篇 黄石港区“四千工程”启动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