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卖报九姑”的良心报摊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东楚晚报 记者 麻殷图 实习生 朱天宁/文 记者 余凯锐/摄)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卖报歌》充满小报童的朝气 。 现实中,对于黄石饭店旁边的金饭碗店面附近的很多市民来说,沿街卖报充满了人生的酸楚。 他们常常看到,一位老人

  

已编社区金报小报头社区朝阳阁))“卖报小行家”老了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东楚晚报 记者 麻殷图 实习生 朱天宁/文 记者 余凯锐/摄)“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卖报歌》充满“小报童”的朝气 。
  现实中,对于黄石饭店旁边的“金饭碗”店面附近的很多市民来说,“沿街卖报”充满了人生的酸楚。
  他们常常看到,一位老人,抱着一叠报纸,边走边卖,风雨无阻。
  
  无奈之举
  老人叫翁九姑,78岁,老家在蕲春,租住在太子湾。
  “金饭碗”员工刘女士说,每天早上5点前去上班,都能看到翁九姑站在店门口,雨雪天也如此。
  这是翁婆婆和报纸发行员碰面的地点。婆婆说:“现在只有我这样卖报。每天要跑大半个黄石。”
  上窑菜场、文化宫以及市内的一些大店面,都是她常去的地方。几十份报纸,拿不动,就留一部分在“金饭碗”门口,旁边放一个红袋子,让市民自愿付费。
  其余的,她带着到处卖。每份报纸赚三毛或者两毛五,一天下来也赚不到几块钱。“老了,还能做什么呢?”婆婆叹息,年轻时,她还可以帮别人做家务、带孩子。
  没有子女,老伴去世多年,老家还有个侄儿,经济也不好,迫不得已的时候,婆婆才会求助。
  
  酸甜苦辣
  问卖报的年头,婆婆说:“已经卖了20多年了。”
  几十年来,她从个人角度,关注着这座城市的变迁,“建这建那,报纸生意也跟着变。”
  客运站搬了,学校迁移了,新店面开张了,红旗桥没当年热闹了……伴随这些变化,婆婆的卖报路线也适时调整。
  虽然不识字,但她知道什么时候新闻好卖:“比如一所学校高考成绩好,那边卖报生意肯定好。”
  当然,好景不常有,更多的是常人难以感受的艰辛——前些年,她在街上卖报,被“同行”打了一顿; 有时还被商家扇耳光。即便是走路,也被吓得够呛。一天凌晨,她过马路时,一辆面包车冲上了花坛,差点撞到她。整个上午,婆婆都没回过神,在一家商店门口站了一上午。
  
  日复一日
  昨日,10时许,雪下得正酣。武汉路街头,有人喊:“下雪啦。”
  婆婆低头,擦了一下报纸,叹气说:“这天气卖不出去了。”回到”金饭碗”门口,报纸果然还剩下不少。
  “有人给钱了,有人没给。”婆婆说,老顾客一般都给,没给的也许是没看到袋子。对于人性,婆婆还是保留着乐观,对好心人念念不忘。
  不久前,陈家湾社区干部邓俊花给她申请了住房补贴,她特意去社区感谢,给邓俊花送了两份报纸。
  昨日,雪下起来后,婆婆便抱着没卖出的报纸,边往家走边卖。平时,她差不多也是忙到中午就回。
  下午和晚上倒是轻松些,她会睡觉,但依然觉得:“腿脚太累,睡不够。”
  睡不够,第二天就起不来,于是她把闹钟定在四点,贴着耳朵放着,每天把自己吵醒,然后出门接报卖报,又是一天辛劳。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2333/
1
上一篇石春兰:将土特产店生意做大
下一篇 担心车辆被扣 车主竟自砸挡风玻璃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