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30日电 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我国医疗服务量快速增长。2014年全国总诊疗人次达78亿人次,比上年增长6.6%,入院人数20500万人,比上年增长6.69%。在诊疗量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如何让患者得到更加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成为卫生系统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2015年1月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行动》,提高患者看病就医的满意度。
1月30日,在健康报社受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委托承办的“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媒体沟通会上,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医疗资源处处长焦雅辉介绍,卫计委曾对医疗服务领域群众感受较强烈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其中就诊环境、医院标识、服务态度、服务流程、隐私保护、信息透明、急诊服务、纠纷投诉等,均是患者就诊过程中反映较多的事项。
焦雅辉介绍,卫计委和中医药管理局将利用3年时间,在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实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通过加强医疗管理、改善服务流程、创新方便群众就医的措施,改善患者看病就医感受。
中新网健康频道了解到,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将和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同步推进。卫计委和中医药管理局将通过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公立医院运行保障机制和人事薪酬制度,为医疗机构落实行动计划、改善医疗服务创造条件。
据焦雅辉介绍,“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共10项,包括优化诊区设施布局、推进预约诊疗服务、合理调配诊疗资源、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改善住院服务流程、规范诊疗行为、注重医学人文关怀、妥善化解医疗纠纷、落实政府管理责任等。
除此之外,卫计委和中医药管理局还将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和医疗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机制,形成基层首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引导患者科学选择就医机构。在医疗纠纷的处理上,将建立以医疗纠纷人民调解为主体,院内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与医疗责任风险分担机制相衔接的医疗纠纷处理体系,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对于应急救助制度,倡导及时救助需要紧急救治、但无法查明身份或身份明确无力缴费的患者,防止发生突破道德底线的情况。
据悉,近几年全国多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都在开展改善医疗服务的工作。北京市与2013年和2014年分别提出10条医疗机构便民举措,对医疗机构提出了温馨环境、志愿服务、隐私保护、医患沟通、心理疏导等要求。浙江省通过改善服务和分级诊疗相结合,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预约转诊优先制度,改善患者在大医院看病就医感受。河南、江西、北京、天津、江苏等地均组织了相关活动。(中新网健康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