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 张平 1月27日,淘宝官方转发了一条名为“一个80后淘宝网运营小二心声”的微博,对工商总局公布的2014年下半年网购商品的抽查结果提出质疑。文中“喊话”工商总局刘红亮司长“您违规了,别吹黑哨!”28日上午,工商总局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白皮书》,指出阿里系网络交易平台存在主体准入把关不严、对商品信息审查不力等5大突出问题。当日下午,淘宝回应称,正式投诉网监司司长刘红亮。一场关于淘宝售假和工商总局抽检流程不规范的争议由此开端。
一边是商家的喊冤抱屈,甚至要投诉执法官员;一边是有关部门依法监管,要求企业守住底线,克服傲慢情绪。“淘宝小二”与工商总局各执一词。有人指责淘宝售假还这么理直气壮;有人同情淘宝,认为工商抽检方式不科学。
互联网不知不觉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各种消费足不出户,弹指间即可搞定。网购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一些达人造成困扰。比如一双实体店售价千元的品牌女鞋,在网上购买,抛却层层代理,几百元便可入手。然而,货不对板、商标模糊、鞋胶粗糙……接下来便与卖家各种斗智斗勇,拍照、交涉,甚至投诉,始料未及的困扰将喜悦的心情消磨殆尽,这样的例子在网购中恐怕并不鲜见。
哪里有假,哪里执法,一些假冒品从线下到了线上,这是不容回避的现实。那么,遏制线上违法行为,不仅是有关部门职责所系,更是为了维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权益。如果全让淘宝为假货买单的确委屈,但淘宝作为大平台,对于线上假货,有关部门的批评,是躬身自省还是任性抱屈,值得深思。就如在实体商场中买到假货,商场也要担责一样,作为与第三方销售为利益共同体的电商,理应看好自家平台,拒绝假货。
当然,互联网发展一日千里,在海量的网购面前,如何优化执法流程,注重科学性值得探讨。比如在这起口水仗中,“淘宝小二”认为淘宝网本身的商品总数已超10亿件,通过51件样本,得出正品率不足四成的结论难以服众。从统计角度来看,合理的样本数量,才能体现实际水平。巨人集团董事长史玉柱在微博上调侃说:“对于10亿总量(网购商品总量),仅抽样这点点样本,在抽样统计学面前有点苍白。”
“淘宝小二”点名工商总局官员“进驻打假”,在一定程度上看出了企业抵制假货的坚决态度。较新的消息是淘宝网宣布,即时成立由300人组成的“打假特战营”。就目前来看,这场“叫板”有助于提高对网店假货的认识,但愿此后,假货难有藏身之地,消费者成为较大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