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 李明 这两天是高校考试季。南开大学法学院一道通过照片“认老师”的考题和天津科技大学选择任课老师正确姓氏的题目,在网上爆红,被称为“神考题”。
一门课程的考试内容应该围绕着教学内容,考核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授课教师姓字名谁、相貌如何,不属于与学科相关的知识点,自然不应出现在考试题目中。现在堂而皇之登上卷面,称其为“神考题”并不过分。
试卷不同于程式化合同,考核什么不考核什么完全由出题人自行把握。其中出现一些任性、心血来潮、标新立异的题目,只要没有原则性错误,就没什么问题。即便非要批评,充其量属于欠妥,不必一惊一乍。
还得从命题初衷谈起,两所大学都提到了一个问题——出勤。大学以学生是成年人为前提,管理松散,赶上哪门课学生不爱听,逃课可不是个别现象。即便来点卯,也没认真听课。特别是类似南开大学法学院在职研究生的情况,学生是在职人员,不说其中有没有“糊弄”文凭的,就是真心实意想要学习,工作与学习也难以照顾周全。上课缺勤是成人教育中非常突出的问题。考授课教师是谁,属于善意提醒。
可以说,不管是在职的还是全日制的,任何一门课,一学期下来,连任课老师姓甚名谁都不知道,首先说明这位学生心思就没用在学习上,其次,对知识、对任课老师也缺乏必要的尊重。两所学校期末考如此命题,看似剑走偏锋,实际上非常巧妙,还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比起那些令人不知所云的各类神题,这个命题跳出了“命题”的模式,实际上是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考察,是一种“试卷点名”。
当然,如此出题可能也是不得已,这时我们就要反思背后的根源了,为什么要有这种考察、点名方式?督促学生不要以文凭为较终目的,要认真学习知识,还有别的办法吗?当然有。如果是因为授课内容枯燥空洞,或者是授课教师水平太低,造成学生没兴趣听,那就解决课程设置问题,提高教师水平。如果高校教师也感慨于,有的学生长期不上课,依然每门功课都能过关,虽然得到文凭,课堂传授的知识没掌握多少这种情况,那就想办法解决考、教、学分离的问题。还有,“神考题”这样教育创新,偶尔用之,或许有效,但一旦被学生摸准猜透了,可能就要打折扣了。所以,还得从改革课程设置上把学生拉回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