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网讯 天津日报记者 孟兴 冬日的暖阳照进明亮的办公室,在滨海新区泰达服务外包产业园,天津微纳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凯宁正在和建设银行天津开发分行的客户经理商讨下一笔信用贷款的相关事宜。
“多亏了去年底建行发放的80万元信用贷款,让公司研发的小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抢先竞争对手一步实现产品化,占领了市场,今年预计销售额将达4000万元。”张凯宁告诉记者,“作为中小企业,熬过了初创期后,新产品研发和大规模生产时经常会遇到资金瓶颈,天津现在推广的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使银行放贷更加有积极性,解了不少企业的燃眉之急。”
建设银行天津开发分行副行长何宜认为,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全市首期归集60亿元,其中,滨海新区是20亿元,这些资金的存在虽然无法改变银行贷款评估体系,但会促使银行放心大胆地为中小微企业“输血”解困,特别是针对滨海新区企业多样化的需求,为它们量身定做更多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
翻开滨海新区金融局编制的《滨海新区金融服务手册》,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简介、贷款申请条件和流程、企业登记表、相关单位联系方式、银行信贷产品信息……中小微企业所需的各项金融服务和办事路径一目了然。新区金融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区制定了企业融资需求登记表,目前已汇总有融资需求的企业超过100家。1月22日,新区将举办首期集中授信签约,届时签约企业数量将超过80家,授信额度超过8亿元,并且全部是向无抵押、无质押、无担保的中小微企业发放的信用贷款,以及未曾取得金融机构贷款的中小微企业发放的首笔贷款,这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实实在在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