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南开学者新著致敬中国化学工业奠基者

天津网讯 王丰旭 通讯员 马超 即时播报 近日,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赵津、讲师李健英所作新书《中国化学工业奠基者“永久黄”团体研究》在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以此纪念“永久黄”团体科学实业救国百年。赵津、李健英以严谨而生动的笔触将一段惊心动魄的中国

  天津网讯 王丰旭 通讯员 马超 即时播报 近日,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赵津、讲师李健英所作新书《中国化学工业奠基者“永久黄”团体研究》在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以此纪念“永久黄”团体科学实业救国百年。赵津、李健英以严谨而生动的笔触将一段惊心动魄的中国工业经济大历史呈现在读者眼前。

  千年局变,鸦片战争爆发,中国迅速卷入了西方世界的工业体系。在“国门大开”的近代,何种发展路径才能给中国工业带来光明?在内忧外患之中,“永久黄”团体如何在重重危机中成功突围?1914年,爱国知识分子范旭东赴欧洲考察归国,初到塘沽曾豪情满怀:“一个化学家,看见这样的丰富资源而不起雄心者,非丈夫也。我死后还愿意葬在这个地方!” 以范旭东、侯德榜为代表的那群爱国实业家、科学家正是从此起步创办了“永久黄”团体:中国家精盐生产企业“久大精盐公司”,亚洲座苏尔维法制碱企业“永利制碱公司”和“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这是“永久黄”的核心及其名字的来源。从此,“一个又一个现代企业在这里孕育,一幅沧桑巨变的画卷在这里展开。”

  “永久黄”作为民族企业的奠基者和杰出代表,对中国工业未来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正是这一团体,以当时国人大都陌生的“化学”为杠杆,撬动了中国化学工业的辉煌。在这背后,一代爱国知识分子和商业精英的希望与无奈,责任与使命,探索与坚守也跃然书中。范旭东初到津沽大地时的豪情满怀到尝试制碱时的困难如山,他说,“为了这件大事业,虽粉骨碎身,我亦要硬干出来”;从遭受军阀的绑架勒索到日军大举进犯,范旭东宁死、宁毁掉工厂也不肯妥协,他亦要求企业“宁肯玉碎,不为瓦全”;面对滇缅公路的死亡危险,他以六十岁的高龄,亲自率领百辆汽车日夜押运后方急需的器材……书生事业彰显出英雄情怀,这样的人格魅力吸引聚集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同甘共苦、不离不弃,使得天津塘沽、南京卸甲甸成为当时“知识分子向往的圣地”。

  《中国化学工业奠基者“永久黄”团体研究》是一部民族企业史,盛世修史是我国的文化传统。相信科学、发展实业、顾全团体、服务社会是“永久黄”团体的四大信条,而“永久黄”曾经奋战的塘沽渔村如今已发展成为较能够体现这种精神的经济开发区。深圳特区、北京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多个被赋予综合配套改革重任的“新区”在全国快速崛起,成为改革创新的“排头兵”。“当我们重新审视中国工业化道路时,不能不被一代先驱的精神世界所震撼——这个群体不懈的痴迷、独特的魅力深深吸引着来者、感动着后人。” 作者赵津这样说。

  赵津在后记中介绍,南开大学对“永久黄”团体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其导师、经济史学家郭士浩先生从查阅原始档案开始,并组织人力抄录大量卡片,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赵津对卡片进行补充和整理,扩大资料来源,起到承上启下作用;2003年以后,以李健英为代表的一代新人先后加盟,为此项研究注入生机活力,三代学者心血较终汇聚成书。本书还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资助,以及天津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资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1286/
1
上一篇首届天津论坛倡议发布政商学界人士云集
下一篇 南开大学2015年艺术类本科计划招收58人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