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评论:“借山而居”背后 是每个人的田园梦

天津网讯 评论员 王学义 这两天,一篇名为《2014借山而居》的微信帖子被朋友圈不断刷屏。青年画家、诗人冬子就这样进入大众的视野。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的他,在终南山花4000元租下一处废弃老宅,且使用权是20年,2014年春,冬子又花了几千元将这处老宅

  天津网讯  评论员 王学义  这两天,一篇名为《2014借山而居》的微信帖子被朋友圈不断刷屏。青年画家、诗人冬子就这样进入大众的视野。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的他,在终南山花4000元租下一处废弃老宅,且使用权是20年,2014年春,冬子又花了几千元将这处老宅改造成一个让万千城市人都艳羡的民居,就此过起了“借山而居”的生活。(1月5日《华商报》)

  “借山而居”大概算得上2015年的微信热帖,很多人看后感叹:身不能至,心向往之。在城市生活的高压下,人们渴望减压。其实,每个人都有一个田园梦,都希望能“诗意地栖居”。快节奏的生活给人们以很强的压迫感,所以这些年来,“慢生活”、“减压”等词时常挂在人们的嘴边。可是,有谁真能慢下来呢?别的不说,光高房价或者高房租,已经让年轻人感觉够受的了,何况还有其他方方面面的压力。渴望逃离城市的人并不少,虽然99%以上的人都知道自己根本离不开,但还是愿意留点念想,做个好梦。

  而且,低成本消除了人们对隐居的畏惧感。此前,标榜隐居的文章虽不少,但大都不接地气。有人赚了大把票子后在郊区或山上买座别墅,就假装隐居。或者,一些人退休之后,找个地方种花种菜,也自称隐居。这些让城市中的大多数人都不感冒。他们要么没那么多钱,要么没那么大年龄。而看看年轻的冬子,原来也不需要那么多钱,只要有勇气就够了。于是人人都借此寻到了安慰,认为自己或许哪天也可以如此。

  总起来看,“借山而居”这一话题的走红,正是说明人们活得有点累。虽然对于冬子本人来说,隐居与画家、诗人的身份相契合,也是一种积累和修炼,并非消极避世,但大多数人理解的却不是这样。看到别人隐居,自己觉着好也去深山老林,受不了几天苦又怀念起现代社会的便利生活,这就纯属玩票性质了。如果觉得工作太累,生活太难,较需要的还是个体来进行自我调节,根据理性来做出自己的正确选择。社会上的正能量很多,只是缺少一双发现的眼睛罢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0403/
1
上一篇评论:公众号也有李鬼?
下一篇 评论:麻将进幼儿园 缘何这般惊慌?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