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百年高跷老会续写“不用演”传奇

百年高跷老会续写“不用演”传奇

    天津网 城市快报记者 常健 通讯员 郝桢 王彬 即时播报 前不久在妈祖寿诞的庆祝活动中,一支高跷队受到了游人的瞩目,其华美的服饰、精致的扮相在庆祝队伍中尤为亮眼,通过演出道具,了解津城文化的人不难发现这支队伍还参加过建国前声势浩大的“皇会”,现在这支历经百年风霜由盛而衰的高跷老会重新回到了世人面前,在新的时代下续写新的传奇,这支队伍便是天津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普乐虫八蜡庙高跷队。

  虫八蜡庙创会于红桥区的三岔河口,这里是天津市的发源地,因位于“三河五岸”所以曾盛行码头文化,在历史发展中运河沿岸出现了许多民间花会,又因码头的脚行、车夫、轿夫练就了肩、腰、腿过硬的功夫,这些都恰巧迎合了高跷表演的技巧,所以这一民间舞蹈形式便在当时的天津卫盛行起来,其中虫八蜡庙便是当时极具代表性的花会之一。

  天津卫有句老话,叫“西码头的棒槌、窑洼的伞、虫八蜡庙出会不用演”,意思为虫八蜡庙高跷会的阵容、角色的仪态,不用表演就能倾倒观众。虫八蜡庙较突出的特点是讲究形式美,在追求艳丽华美的服装头饰和精巧美观的道具仪仗同时,严格按照京剧的要求不惜重金聘请专业技师为演员勾画脸谱。在过去,虫八蜡庙演员的脸谱都是由“泥人张”亲自勾画,相传其第三代传人张景祜更说过:“有‘虫八蜡庙’一天,泥人张陪一天,一直陪到底。”

  虽然“不用演”便已倾倒观众,但演起来老会传人个个都有真功夫。民国初年,虫八蜡庙第三代传人于万河技艺超群,能在八仙桌上连贯打出八个高难度的棒槌动作,靠着这一“打八下”的绝技使其“老北风”的绰号名噪一时,这一代虫八蜡庙更是经过千挑万选参加了“皇会”的演出。

  到了60年代,红极一时的虫八蜡庙逐渐走向了低靡,随着时间的流逝,老会精美的道具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与遗失,一些技艺高超的老艺人更是由于年龄偏大,有些特色绝技已无法施展,拮据的活动经费也使老会的传承与发展受到了扼制。“虽然前途困苦,但祖辈传下来的规矩不能变”老会会长马玉岐说:“高跷表演不适合所有场合,比如丧葬,我们虫八蜡庙的表演题材暗含‘水’的元素,借‘水’寓意生财,适合参加开业等喜庆的表演,此外我还要求会员们遵循演出不喝酒等‘老例儿’,社会再怎么变也不能给钱就去,我们心中都有着自己的一份坚持。”

  为了重现昔日的繁盛,虫八蜡庙在双环邨街道办事处的帮助下,不仅有了日常练习、存放道具的场地,更在街道推动下重新出会。近几年,虫八蜡庙每次表演都会吸引许多年轻人的目光,甚至在前不久的妈祖诞辰上,趁着演出间隙一群大学生就围了上来,饶有兴趣的打听高跷历史与技巧,较后更决定要将虫八蜡庙作为自己论文的题目,以此来更加深入的了解传统文化。此外,求贤若渴的老会还主动多次开展“设摆”等展示活动,向年轻人以及更多的市民讲述虫八蜡庙传奇般的历史以及悠久的高跷文化。就这样“不用演的老会”不但重新被人们所津津乐道,而且在表演中更多了不少年轻人的身影,他们炉火纯青的表演技艺获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p#分页标题#e#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717244/
1
上一篇天津大学2016年招生咨询平台全面开通
下一篇 咨询:"三手房"是否可以变更产权性质?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