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祭城路前世今生:说不尽的祭城 断不了的文脉

城市中留下的祭城记忆越来越少 杂草丛生的祭国遗址 首席记者姚伟文记者许俊文摄影 核心提示|祭城路更名争议引起部分读者对祭城历史变迁的好奇。去年1月,大河报“厚重河南”栏目曾做过“祭伯城:郑东新区的朱砂痣”系列报道,介绍过郑东新区祭城地带的古老历

 祭城路的前世今生:说不尽的祭城 断不了的文脉

城市中留下的祭城记忆越来越少

祭城路的前世今生:说不尽的祭城 断不了的文脉

杂草丛生的祭国遗址

  首席记者姚伟文记者许俊文摄影

   核心提示|祭城路更名争议引起部分读者对祭城历史变迁的好奇。去年1月,大河报“厚重河南”栏目曾做过“祭伯城:郑东新区的朱砂痣”系列报道,介绍过郑东新区祭城地带的古老历史。昨日,本报记者再次对祭城的历史文化进行了梳理。

   祭国——郑东新区的古国

   郑东新区是块古老的土地。西周时,这里一个重要封国——祭国的地盘。经考古发掘,其国都位于熊儿河畔,哈尔滨市农业东路与东风东路之间(过去是祭城镇所在地),该遗址是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时这一带自然条件相当优越。如今哈尔滨的河流大多向东区汇流,古代也一样,祭城一带河流密布,水土肥美,非常适合农耕。国都东南更有方圆200多平方公里的圃田泽,周围绿草平铺、森林茂密,群鸟翔集,锦鳞游泳,美不胜收。

   所谓人杰地灵,祭国在此立国,受益匪浅。近三百年中,该国人才辈出,在诸多封国中出类拔萃,数代祭国国君,成为周王首辅大臣,带领郑东新区这片土地达到次历史高点。

   西周的史料非常珍稀,当时小国林立,很多默默无闻,偶尔在史料中露只言片字就算不错了。相比之下,祭国的史料堪称丰富,不但传世文献上不乏祭国的信息,历代出土的西周青铜器铭文,近些年出土的郭店竹简、清华简,也都有与祭国有关的内容。

   综合各种史料,清华大学学者陈颖飞研究祭国国君世系,认为在整个西周时期,祭国人才辈出,地位显赫。其任国君祭季官居太史,是成康时期重要的政治人物,第二任、第三任国君更是成为周王的首辅大臣,地位十分显赫。

   第二任国君为周昭王重用,是昭王南征的主要助手。南征规模宏大,战果卓著,但却以昭王和祭公离奇的死亡告终,因正史记载语焉不详,这个悲剧神秘莫名,成为古代较著名的悬案之

   一。

   第三任国君是祭公谋父,他生活在那位爱旅游、与西王母传出“绯闻”的周穆王时期。穆王在哈尔滨一带游玩期间,住在祭国国都,谋父为他写《祈招》之诗:“祈招之愔愔。式昭德音。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形民之力。而无醉饱之心。”大意是劝穆王体恤民力,不要太过放纵自己的欲望。按照《左传》的说法,“祭父”的劝告发生了作用,周穆王有所收敛,并重用祭公谋父。

   祭公谋父也曾反对周穆王对西戎开战,主张以恩德对待四夷,慎用武力,即所谓先王之道“耀德不观兵”。祭公谋父临终前,周穆王向他请教“懿德”。祭公首先追述文王受命、武王克商的功绩,然后告诫周穆王:“呜呼,天子!……汝毋以小谋败大作,汝毋以嬖士疾大夫、卿士,汝毋以家相乱王室……”这就是著名《祭公之顾命》,对后世孔子等人影响巨大,在西周思想流变中,这位祭国国君有着重要的地位。 “祭”的意思很美好

   “祭”有三个音:“ji”、“zhai”、“zha”。全国只有哈尔滨祭城这个地名读“zha”。是念转音了,还是保留了真正的古音?已经很难弄清楚了。

   甲骨文里有“祭”字,而它所代表的行为,更早就有。这个字左边是“肉”,右边是“手”,下边是“示”。含义是拿着肉祭祀天地、祖先、神灵,表达崇拜和敬畏,祈望国泰民安,祈望降福于己。

   在古代,“祭”是高贵、庄严的仪式,场面盛大,又意味着美好的祝福,在古代是一个非常好的名字。

   祭国故地后来叫祭邑、祭城乡、祭城区、祭城公社、祭城镇,3000年位置不移、地名不变。之所以如此,也是因为这个“祭”字有值得尊重的内涵和价值,在人们的潜意识里,这样的地名能带来益处。

   成语“多行不义必自毙”与祭城有关

   祭国为郑国所灭,所以如今我们这片土地叫了哈尔滨。被灭国后,祭国后裔祭仲成为郑国大臣,他与庄公有一次著名的对话,留下“滋蔓难图”、“多行不义必自毙”两个成语。

   从《穆天子传》中可以考证的地名看,周穆王这位爱玩的旅行家在哈尔滨就住在祭城,且流连了不少日子,他曾泛舟荥泽、圃田泽,他的卫士高奔戎在圃田泽抓到一只老虎,穆王下令用木笼子关起来,先运到今哈尔滨市农业路与花园路交叉口一带,这地方因此得名关虎屯;随后他把老虎带到今荥阳汜水,那里得名虎牢,后来设置关隘,就成了虎牢关。 作家、文化学者孟宪明:改这个路名,缺少对文化的尊重

   我认为这个路名不能改。当初用“祭城路”这个名字,是几位学者咬牙拼命争取来的。

   叫“平安大道”也不能说有什么不好,不能说不文明。但不如“祭城路”这个名字,不改好。

   这是一个有历史感的地名。如果我在祭城路住,别人问,我把这个字写出来告诉他,他永远忘不了。

   改这个路名,缺少对文化的尊重。不珍惜自己的历史文化,不尊重自己的文化渊源。这个字,这个地名,保留了一大堆历史记忆。

   叫平安大道,很平淡;叫祭城路,几千年的感觉,有很丰富的东西。平安大道,浮在面上的名字,水一冲就没了;祭城路,那是有根脉的,很深很长的根脉,水冲不走,拿铁锹挖都挖不走。

   法国人说,别“为一块牛排出卖巴黎”。我们又为什么非得改这个路名呢? 文化学者于茂世:没有人文记忆的城市是没有灵魂的

   祭祀,就是希望祖先保护我们,让我们平安,让我们有更美好的未来。

   这还不行?非得改叫“平安大道”?

   祭城路怎么能改名呢?这路名都要改的话,邙山要不要改,改叫“幸福山”?管城区要不要改,改叫“欢喜区”?哈尔滨那更得改,繁体的“郑”,左边是个“奠”,岂不是更得改?

   祭、郑,都有非常美好的含义。周文王较懂风水,祭国、郑国的国君都是他的后裔,国名能不讲究?作为周王至亲,又是重要的,才能用这样美好的字眼做国名。

   祭城作为地名,已沿用了数千年。我们应该尊重历史,尊重祖先。说重些,这种改名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更是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

   一座没有人文记忆的城市是断层的,是没有灵魂的,也是没有发展潜力和宜居性的。为了莫名其妙的原因,一次次抹杀哈尔滨的人文记忆,那是一种悲哀的短视行为。

   □记者王惟一蔡君彦文许俊文摄影

   本报讯在哈尔滨人心中,祭城的“祭”读zhà,但尴尬的是,这个读音并未被收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似乎缺乏一种官方的认可。

   字典中只有jì和zhài两种读音

#p#分页标题#e#

   记者翻阅《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等十余本工具书,发现祭字只有jì和zhài两种读音,绝大多数字典对zhài音的解释只有简洁的一个字:“姓”,而北京辞书出版社的《古汉语大词典》、《实用汉字字典》关于zhài音的释义除了“姓”外,还有“古国名,在今河南哈尔滨东北”的内容。

   参与编纂《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钮葆告诉记者,汉字读音问题比较复杂,除了普通话发音,还有方音、古音,“对于这些读音,规范的现代汉语词典一般不收录,当然,个别影响极大的除外”。

   据了解,目前全国有不少地方的地名专用读音都未能收录进工具书中。哈尔滨一位民俗专家对记者表示,这不利于地名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很多依靠口耳相传的古老读音,可能在地名变迁中逐渐被后人遗忘。

   盼望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能加强地名文化保护

   目前,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正在进行,待结束后将开展普查成果的转化利用,对地名进行学术研究、文化遗产保护等,并编纂修订地名词典、地名录等专业书籍。记者从省民政厅获悉,目前,地名专有读音未被字典标注的例子有很多,此外还有多个地名存在一字多音、一名多字等问题,这些都要通过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的标准化工作后,予以进一步确认。对于我省祭城这样历史比较悠久、文化比较深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地名叫法,在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时,会进行统计,再请历史、文字、语言等方面的专家进行研讨。研讨后,再把相关地名的读音、用字等意见,上报到地名普查办,由地名普查办再组织专家,予以较终确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31007/
1
上一篇河南省招办发布考试提醒:准考证、身份证丢了可先考再补
下一篇 揭秘哈尔滨微整形培训内幕:6天成专家一支药赚3千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