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来自天津的他们 行走在“藏东明珠”的路上

精准施策 精准发力:天津援建进行时 天津北方网讯: 7月,西藏山南进入了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昌都市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地处横断山脉和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流域,是西藏与四川、青海、云南交界的咽喉部位,也是茶马古道的要地,素有藏东明珠的美称。

精准施策 精准发力:天津援建进行时

  天津北方网讯:7月,西藏山南进入了一年中较美丽的季节。昌都市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地处横断山脉和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流域,是西藏与四川、青海、云南交界的咽喉部位,也是“茶马古道”的要地,素有“藏东明珠”的美称。

  自1994年中央确定天津市对口支援昌都市以来,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产业援藏、教育援藏、医疗援藏等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

  为了综合了解天津对口援建成果,天津广播(ID:audiotj)记者奔赴昌都,亲身感受援藏工作对当地经济、社会、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带来的巨大变化。

  天津园丁精心浇灌“格桑花”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大力发展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今年,在天津对口帮扶的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江达县,5名首批入选“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的天津优秀教师来到当地学校,帮助提升教学水平。与此同时,多个天津发起的教育扶贫项目也已经开花结果。

  天津教师带来新理念新方法

郭宗楠 来自天津第八十中学

  36岁的物理老师郭宗楠是5位国家“万人计划”教师团成员之一,来自天津市第八十中学的他,在原学校连续多年担任初中毕业班的物理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曾被评为校级骨干教师。今年3月,他通过“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来到江达县初级中学,成为一名援藏教师,支教时间为一年半。

  目前虽然只在这里执教了3多个月,但是郭宗楠已经梳理出了教学和结对帮扶年轻教师的思路。郭宗楠介绍,这边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所以要把难度降低一些,应知应会的就行。因为课件的效率高,郭宗楠还鼓励当地老师电子备课。

郭宗楠为学生答疑。

  和郭宗楠同时来到江达的还有张军民、宣燕、吴海升、姜晓妍等四名天津教师。他们的到来,使学校部分学科教师紧缺、教研水平偏低的情况得到明显改善。江达县初级中学校长朱凯平说:“像我们的汉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这几个学科都非常薄弱,老师都非常年轻。天津的老师过来以后,都是我们的教研组长,给他们每个人配1-2个徒弟,对年轻教师的成长和整个学校学科均衡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智力援藏”成为天津援藏工作的新名片

  据介绍,江达县初级中学共有25个教学班,学生1197人,学校为寄宿制,有95%以上的学生都住校,所以老师们除了教学以外,还要充当“宿舍家长”,照顾学生。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附属中学的语文老师宣艳就几乎每天都要到学生宿舍去看一看。她说,宿舍这个地方和教室不一样,在宿舍,放松下来,学生会更愿意向她敞开心扉,她也能更了解学生的想法、状况。宣老师可是一位特别细心的老师,等熄灯后,她还会一一检查,经常要帮学生拉上窗帘,盖好被子,深受学生信赖。

宣艳 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附属中学

  由于刚到新环境不久,身心上还没有完全适应,学校并没有安排5位援藏老师陪同学生上早晚自习,但老师们全都主动要求参加,帮学生辅导功课。他们都表示,这里的学生淳朴、热情,特别知道感恩,虽然有的基础比较薄弱,学起来有些吃力,但都非常刻苦努力,他们很希望能够为当地的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这些孩子能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按照教育援藏的统一部署,天津已选派165名教师到昌都市开展帮扶工作,同时安排资金8360万元支持昌都市职业技术学校提升改造。在江达县修建了23所学校教工之家,改善学校教师生活工作环境。除了选派优秀教师支教,天津去年还出资900万元,帮助江达县修建了22所学校教工之家,改善学校教师生活工作环境。此外,天津援藏干部还连续三年组织“新雨助学”活动,每年向江达县20名贫困学生捐助服装、图书文具等物资。

  如今,“智力援藏”成为天津市援藏工作的又一张名片。天津市第八批援藏干部江达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王志刚表示,天津将继续助力改善教学条件,帮助当地百姓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他说,实现永久的脱贫,首先就要从教育上切入,特别是要隔断代际传递。扶贫先扶智,让群众从思想观念上由“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

  援藏天津医生的“医者仁心”

  健康扶贫是脱贫攻坚战中的一场重要战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天津在医疗援藏过程中,不断选派优秀医生和管理人员,加强医疗设施援建力度,使当地医疗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对于医疗环境及水平相对薄弱的藏区来说,天津医生的调入不仅能给医院带来动力,更是给患者带来福气。

  让患者信任尊敬的天津医生

  32岁的李铮是来自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检验科的医生。一年前,刚刚结婚满月的他报名参加国家卫计委组织的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级医院活动,被分配到昌都市卡若区人民医院检验科担任负责人。

援藏医生李铮

  来这里看病的患者大部分都是当地的农牧民,很多人都听不太懂汉语。初到昌都,开始接触患者时,李铮大多通过肢体语言、微笑、手势进行交流。李铮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说,“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有耐心,自己也是在其中慢慢学习的。”

  在昌都市卡若区人民医院帮扶的过程中,李铮发现,虽然医院现有的检测仪器能够满足临床需求,但科室的几位年轻医生的操作水平存在欠缺,不仅检验的项目较少,出具的结果也经常出错。因此,李铮只要一有时间,就会主动给他们讲解标本检验技巧。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检验科标本不合格率大幅降低,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准确、全面的检验服务。

  副院长巴桑拉姆介绍,李铮是位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的医生,业务水平过硬,工作态度认真,很受患者的信任和尊敬。

  全面提升当地医疗水平

  昌都当地的医院既缺少优秀的医生,也缺乏先进的医院管理方法和经验。2016年和2017年,天津援建的丁青县人民医院和江达县人民医院通过评审成为昌都市第二家和第三家二级甲等医院,而几乎同时申请的卡若区人民医院却因为管理水平不足至今仍然是一级医院。

  今年3月,50岁的天津市东丽医院医政科负责人刘志刚作为援藏干部来到卡若区人民医院,担起二甲医院的等级创建工作。3个多月来,刘志刚对医院的空白科室进行了建制完善,使医院的管理水平得到了整体提升,并通过了二甲医院等级的初评。

卡若区人民医院创建“二甲”初审初评工作汇报会

  据副院长巴桑拉姆介绍,在评审过程中,来自天津的医务人员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在不同工作岗位上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而在平时的工作中,很多医生都非常认真、敬业,特别能吃苦,克服了很多困难,让她很受感动。

  在医疗援藏的过程中,天津还不断加大投资力度,提升昌都当地医院的硬件环境。过去两年,天津深入实施医疗援藏。仅第八批援藏人员当中,医疗队员就有43人。今年还有6名天津医生通过国家卫计委组织的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级医院活动,丁青县和江达县人民医院通过了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

  日前,天津向昌都市贡觉县捐助了9辆乡镇卫生院业务用车,解决了全县基层医疗应急救援的问题。此外,由天津部分出资投建的贡觉县卫生服务中心提升改造工程也正在进行当中。新的医院大楼建筑地上8层、地下1层,占地面积14000平米,是老楼面积的10倍,预计明年10月左右将建成投用。

  今年,天津对口支援西藏昌都已经进入第24个年头,促进了天津与昌都两地间的交流交融,更加增进藏汉情谊和民族团结,为西藏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津云新闻编辑刘颖)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029173/
1
上一篇“二维码罚单”来啦!交通罚款缴纳有新变化
下一篇 宝坻区天锦园“智慧平安示范社区”试点建设完成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